中公财经 中公财经

初级会计职称
 

2020年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第五章)

2019-10-24 10:32:38  

2020年初级会计考试大纲公布了,以往考试大纲都会在12月份发布,今年不一样,会计司提前发布了考试大纲,这对于准备参加初级会计考试的考生来说是一件好事!我们的小伙伴们可以提前根据考试大纲来学习啦!下面中公财经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0年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第五章),希望给各位考生提供帮助。

第五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 掌握企业所得税征税对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二) 掌握资产的税务处理、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三) 掌握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项目、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四) 掌握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五) 熟悉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税收优惠

(六) 熟悉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和所得来源的确定、税收优惠

(七) 了解企业所得税税率、征收管理

(八) 了解个人所得税税率、征收管理

[考试内容]

第一节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

一、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一) 居民企业

(二) 非居民企业

二、 企业所得税征税对象

(一) 居民企业的征税对象

(二) 非居民企业的征税对象

(三) 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所得的确定原则

三、 企业所得税税率

四、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一) 收入总额

(二) 不征税收入

(三) 税前扣除项目

(四) 扣除标准

1. 工资、薪金支出。

2. 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3. 社会保险费。

4. 借款费用。

5. 利息费用。

6. 汇兑损失。

7. 公益性捐赠。

8. 业务招待费。

9.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10.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11. 保险费。

12. 租赁费。

13. 劳动保护保费。

14. 有关资产的费用。

15. 总机构分摊的费用。

16.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17. 党组织工作经费。

18. 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其他项目。

(五) 不得扣除项目

(六) 亏损弥补

(七) 非居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五、 资产的税务处理

(一) 固定资产

(二) 生产性生物资产

(三) 无形资产

(四) 长期待摊费用

(五) 投资资产

(六) 存货

(七) 资产损失

六、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七、 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

(一)免税收入

1.国债利息收入。

2.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3. 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 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4. 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二) 减、免税所得

(三) 不同类型企业税收优惠

(四) 民族自治地方的减免税

(五) 加计扣除

(六) 应纳税所得额抵扣

(七) 加速折旧和设备、器具一次性税前扣除

(八) 减计收入

(九) 应纳税额抵免

(十)西部地区的减免税

(十一)债券利息减免税

八、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一-)纳税地点

(二) 纳税期限

(三) 纳税申报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一、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和所得来源的确定

(一)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二)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三) 所得来源的确定

二、 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项目

(一) 工资、薪金所得

(二) 劳务报酬所得

(三) 稿酬所得

(四)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 经营所得

(六)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 财产租赁所得

(八) 财产转让所得

(九) 偶然所得

三、个人所得税税率

四、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一) 个人所得的形式

(二) 应纳税所得额确定方式

1. 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 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 000元后的余额为应 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 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4. 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 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 000元以上的, 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5. 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6.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 其他费用扣除规定

(四) 每次收入的确定

五、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应纳税额的计算

1. 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费用6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 扣缴义务人对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 用费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1) 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x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

-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2)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X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X20%

3. 扣缴义务人对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 使用费所得扣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速算扣除数

4. 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及以前年度亏损) 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5.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X适用税率

6. 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 每次(月)收入不足4 000元的: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每次(月)收入额-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

-由纳税人负担的租赁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800元为限) -(800元为限)-800 ] x20%

(2) 每次(月)收入在4 000元以上的: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每次(月)收入额-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

-由纳税人负担的租赁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800元为限)]

x (1 -20% ) x20%

7. 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X 适用税率

=(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x20%

8. 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x20%

(二)应纳税额计算的其他规定

六、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

(一) 免税项目

(二) 减税项目

(三)暂免征税项目

七、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

(一) 纳税申报

(二) 纳税期限

中公财经初级预约报名已经开始,参加2020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考生>>>点击立即预约报名。更多考试详情,点击立即预约进群了解吧!

附:2020年初级会计新大纲解读峰会

今晚19:00大纲解读

加橘子老师微信zgkj1010,回复:预约

以上就是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第五章) 内容2020年初级会计备考已经开始,那么2020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现场资格审核需要带什么资料?需要办理居住证吗?现在才开始备考应该怎么学习?......准备报考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却还对考试一知半解?

欢迎大家加入2020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交流群 668955932>>>,入群可咨询2020年初级会计职称报名考试相关,还有初级会计考试重点知识点思维导图,历年考情分析等备考资料,量身定做考生自己的备考计划。

来源: 中公财经

上一篇 2020年初级会计《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第一章)
下一篇 新旧对比!变化超40%!2022年初级会计实务官方教材变化一览表
联系我们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初级会计考试学习群
扫描二维码 进群可领取备考资料

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
报名条件查询

 
 
关闭弹框
提交成功!
近期我们会联系您,请注意接听
扫码
加初级会计学习交流群
二维码
进群即可领取备考手册并咨询报考条件及时间
 

推荐活动

查看更多
换一批
电话 咨询 课程 APP
 
 

选择分校

全国 北京 广东 山东 江苏 上海 浙江 河南 四川 山西 河北 湖北 安徽 湖南 福建 陕西 辽宁 重庆 云南 江西 广西 天津 吉林 内蒙古 黑龙江 海南 贵州 青海 甘肃 新疆 宁夏 西藏
 

选择项目

国内财经证书domestic

初级会计职称 税务师 初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

国际财经证书international

CMA

金融相关证书finance

证券从业 基金从业 期货从业 银行从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