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转材料: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不符合固定资产定义,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的材料物品,包括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直接转销法:直接转销法在日常核算中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不予考虑。在实际发生坏账时,才作为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冲销应收款项。
债务重组:债务重组指的是不改变交易对手的情况下,债务人和债权人法律裁定,就清偿债务的时间、金额或者方式等重新达成协议的交易。
转销:转销亦称"冲转"。将一个数额从某一账户转入另一账户,以减少原记账户的余额或原记金额的方法。
账面余额:账面余额是指某账户的账面实际余额,可以不扣除与该账户相关的备抵项目。
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是指账户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如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即:固定资产净额)。
账面净值:账面净值是资产的原值减去已计提的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后的余额
在途物资:是指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的采购成本。
职工薪酬: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公司生产和销售与主营业务有关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须投入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工资)和固定资产折旧等。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基本收入。
技术推算法:利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财产物资的实存数进行推算,适用于成堆量大而价值不高,逐一清点的工作量和难度较大的财产物资(如露天堆放的煤炭)。
专业人员服务费: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必不可少的支出,构成工程的成本例如,企业建造一条生产线,建造完毕,但是没有安装电力系统,聘请的电力公司人员进行安装,则为此发生的服务费支出就属于专业人员服务费,要计入生产线成本。
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
坐支现金:坐支现金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用于现金支出。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静态反映。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将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具体项目予以适当的排列编制而成。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面的内容。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时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等情况,从而为其作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资产处置损益:因出售、转让等原因产生的固定资产处置利得或损失,计入资产处置损益。
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资本化:资本化是指符合条件的相关费用支出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相关资产成本,作为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类项目管理。
政府会计:政府会计是会计体系的重要分支,它是运用会计专门方法对政府及其组成主体(包括政府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等)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下同)、现金流量、预算执行等情况进行全面核算、监督和报告。
政府会计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基本准则用于规范政府会计目标、政府会计主体、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政府会计核算基础,以及政府会计要素定义、确认和计量原则、列报要求等原则事项。
政府会计具体准则:政府会计具体准则依据基本准则制定,用于规范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详细规定经济业务或事项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政府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制度依据基本准则制定,主要规定政府会计科目及账务处理、报表体系及编制说明等。
资产: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由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预期能够产生服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
政府财务报告:政府财务报告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文件。
政府决算报告:政府决算报告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年度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文件。
专用结余:专用结余是指事业单位按照规定从非财政拨款结余中提取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类科目:是对资产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账户: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核算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账户对应关系:是指采用借贷记账法对每笔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时,相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有关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原始凭证,如领料单、产品人库单、借款单等。
专用凭证:是指由单位自行印制的原始凭证,如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折旧计算表、工资费用分配表等。
转账凭证:是指用于记录不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
总分类账簿:简称总账,是根据总分类账户设置的,总括地反映某类经济活动。
账证核对:是指将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核对,核对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做到账证相符。
账账核对:是指总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总分类账簿与所辖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之间的核对,以及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账实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主营业务收入:该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主营业务的收人。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经常性活动所发生的成本。
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对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点确认收人。
增量成本:是指企业不取得合同就不会发生的成本,也就是企业发生的与合同直接相关,但又不是所签订合同的对象或内容(如建造商品或提供服务)本身所直接发生的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有关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资产处置收益(或损失):反映企业出售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除外)或处置组(子公司和业务除外)时确认的处置利得或损失,以及处置未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及无形资产而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还包括债务重组中因处置非流动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非流动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账结法:账结法下,每月末均需编制转账凭证,将在账上结计出的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人“本年利润”科目。
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配置作出决策和管理的过程。
战略地图:是指为描述企业各维度战略目标之间因果关系而绘制的可视化的战略因果关系图。战略地图通常以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为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各维度的相互关系,绘制成战略因果关系图。
作业预算:是指基于“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的原理,以作业管理为基础的预算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原则,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的过程。
资源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开展经济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源耗费。
作业:是指企业基于特定目的重复执行的任务或活动,是连接资源和成本对象的桥梁。
主要作业:是指被产品、服务或顾客等最终成本对象消耗的作业。
责任中心:是指企业内部独立提供产品(或服务)、资金等的责任主体。
直接材料:是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
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职工薪酬。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在产品:是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包括正在车间加工中的在产品(包括正在返修的废品)和已经完成一个或几个生产步骤但还需要继续加工的半成品(包括未经验收入库的产品和等待返修的废品)两部分。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该种产品的全部成本(如果有月初在产品,包括月初在产品成本在内)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成本脱离定额的节约差异或超支差异全部计人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逐步结转分步法:是为了分步计算半成品成本而采用的一种分步法,也称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加工的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加工步骤完成才能计算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