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注会考试大纲已经公布,根据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新大纲来看,《会计》科目的变动不是很大,主要是资产减值删除了“个别和合并报表中的处理”以及参考法规的调整,中公会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9注会《会计》科目新大纲的主要变化,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2019年考试大纲 | 2018年考试大纲 | 变化分析 |
考试目标 考生应当根据本科目考试内容与能力等级的要求,理解、掌握或运用下列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坚守职业价值观、遵循职业道德、坚持职业态度,解决实务问题。 1.会计基本原理,包括会计概念、会计循环、会计方法、应用复式记账记录交易或事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运用原则、财务报告的目标和编制方法等; 2.交易或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包括对相关交易或事项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运用,以及各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3.特定环境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包括运用会计基本原理在特定环境下对交易或事项实质的判断、作出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运用,并进行具体会计处理; 4.财务报告编制,包括根据交易或事项处理结果,编制财务报告; 5.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包括合并范围判断、内部交易抵销、合并程序、编制方法; 6.会计法规,包括《会计法》、《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在内的会计法规体系,以及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
考试目标 考生应当根据本科目考试内容与能力等级的要求,理解、掌握或运用下列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坚守职业价值观、遵循职业道德、坚持职业态度,解决实务问题。考试涉及的相关法规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 1.会计基本原理,包括会计概念、会计循环、会计方法、应用复式记账记录交易或事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运用原则、财务报告的目标和编制方法等; 2.交易或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包括对相关交易或事项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运用,以及各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3.特定环境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包括运用会计基本原理在特定环境下对交易或事项实质的判断、作出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运用,并进行具体会计处理; 4.财务报告编制,包括根据交易或事项处理结果,编制财务报告; 5.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包括合并范围判断、内部交易抵销、合并程序、编制方法; 6.会计法规,包括《会计法》、《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在内的会计法规体系,以及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
无变化 |
一、会计基本原理 (一)会计的基本概念 1.定义、作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账户和复式记账:会计等式、账户、复式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3.会计循环 4.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5.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 (二)会计要素 1.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2.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应用原则 (三)财务报告 1.财务报告目标 2.会计基本假设 3.会计基础 4.财务报告的定义、构成 (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一、会计基本原理 (一)会计的基本概念 1.定义、作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账户和复式记账:会计等式、账户、复式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3.会计循环 4.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5.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 (二)会计要素 1.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2.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应用原则 (三)财务报告 1.财务报告目标 2.会计基本假设 3.会计基础 4.财务报告的定义、构成 (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无变化 |
二、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及其会计差错更正 (一)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概述(包括如何确定企业的会计政策) (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概述 (三)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划分 (四)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1.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2.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五)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
二、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及其会计差错更正 (一)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概述(包括如何确定企业的会计政策) (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概述 (三)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划分 (四)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1.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2.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五)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
无变化 |
三、存货 (一)存货的性质及确认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不同来源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 (三)存货发出的计量及成本结转(不同流转方式下存货发出的计量) (四)存货的清查盘点 |
三、存货 (一)存货的性质及确认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不同来源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 (三)存货发出的计量及成本结转(不同流转方式下存货发出的计量) (四)存货的清查盘点 |
无变化 |
四、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的性质及确认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不同来源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2.弃置费用在初始计量时的处理 (三)固定资产的折旧(折旧方法及不同折旧方法应用) (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确认和计量(资本化、费用化) (五)固定资产的处置(出售、报废等) |
四、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的性质及确认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不同来源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2.弃置费用在初始计量时的处理 (三)固定资产的折旧(折旧方法及不同折旧方法应用) (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确认和计量(资本化、费用化) (五)固定资产的处置(出售、报废等) |
无变化 |
五、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性质及确认 (二)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不同来源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三)内部研究与开发支出(包括不同阶段研发支出的确认、计量) (四)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使用寿命有限或使用寿命无限) (五)无形资产的处置(出租、出售、报废等) |
五、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性质及确认 (二)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不同来源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三)内部研究与开发支出(包括不同阶段研发支出的确认、计量) (四)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使用寿命有限或使用寿命无限) (五)无形资产的处置(出租、出售、报废等) |
无变化 |
六、投资性房地产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性质和确认(定义、特征、范围)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三)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包括后续支出的确认和计量) (四)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五)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
六、投资性房地产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性质和确认(定义、特征、范围)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三)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包括后续支出的确认和计量) (四)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五)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
无变化 |
七、金融工具 (一)金融工具概述 (二)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和重分类 (三)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 (四)金融工具的计量 (五)金融资产转移 (六)套期会计 (七)金融工具披露 |
七、金融工具 (一)金融工具概述 (二)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和重分类 (三)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 (四)金融工具的计量 (五)金融资产转移 (六)套期会计 (七)金融工具披露 |
无变化 |
八、长期股权投资及企业合并(包括个别和合并报表) (一)基本概念(联营企业、合营企业、子公司、企业合并) (二)对联营、合营企业和子公司投资的初始计量 1.对联营、合营企业投资的初始计量 2.对子公司投资的初始计量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子公司的初始计量(不同合并方式)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子公司的初始计量(不同合并方式) (三)对联营、合营企业和子公司投资的后续计量 1.成本法 2.权益法 (四)权益性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1.权益法与成本法转换 2.成本法与公允价值计量转换 3.权益法与公允价值计量转换 (五)合营安排(包括与合营安排相关的概念、确认和计量原则) |
八、长期股权投资及企业合并(包括个别和合并报表) (一)基本概念(联营企业、合营企业、子公司、企业合并) (二)对联营、合营企业和子公司投资的初始计量 1.对联营、合营企业投资的初始计量 2.对子公司投资的初始计量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子公司的初始计量(不同合并方式)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子公司的初始计量(不同合并方式) (三)对联营、合营企业和子公司投资的后续计量 1.成本法 2.权益法 (四)权益性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1.权益法与成本法转换 2.成本法与公允价值计量转换 3.权益法与公允价值计量转换 (五)合营安排(包括与合营安排相关的概念、确认和计量原则) |
无变化 |
九、资产减值 (一)资产减值的基本概念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确认和计量 (三)其他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包括范围、减值迹象的判断、减值方法等) |
九、资产减值 (一)资产减值的基本概念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确认和计量 (三)其他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包括范围、减值迹象的判断、减值方法、个别和合并报表中的处理等) |
“其他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包括范围、减值迹象的判断、减值方法等)”改为“其他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包括范围、减值迹象的判断、减值方法、个别和合并报表中的处理等)” |
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一)负债 1.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包括范围、确认、初始和后续计量、借款费用的处理) 2.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包括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薪酬、与离职后福利相关的设定提存计划、设定受益计划、辞退福利以及以现金或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3.其他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4.或有事项的确认和预计负债的计量 (二)所有者权益 1.实收资本和其他权益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包括个别和合并报表) 2.资本公积的确认和计量 3.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和计量 4.留存收益(包括利润分配事项) |
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一)负债 1.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包括范围、确认、初始和后续计量、借款费用的处理) 2.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包括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薪酬、与离职后福利相关的设定提存计划、设定受益计划、辞退福利以及以现金或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3.其他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4.或有事项的确认和预计负债的计量 (二)所有者权益 1.实收资本和其他权益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包括个别和合并报表) 2.资本公积的确认和计量 3.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和计量 4.留存收益(包括利润分配事项) |
无变化 |
十一、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收入 1.收入的定义及其分类 2.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3.合同成本 4.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二)政府补助 (三)期间费用的构成及确认和计量 (四)营业外收支的范围及确认和计量 (五)利润的构成及相关会计处理 |
十一、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收入 1.收入的定义及其分类 2.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3.合同成本 4.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二)政府补助 (三)期间费用的构成及确认和计量 (四)营业外收支的范围及确认和计量 (五)利润的构成及相关会计处理 |
无变化 |
十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包括定义、范围等)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与计量(原则、商业实质的判断等)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以账面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3.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 |
十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包括定义、范围等)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与计量(原则、商业实质的判断等)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以账面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3.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 |
无变化 |
十三、债务重组 (一)债务重组的概念(包括定义、重组方式等) (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1.以资产清偿债务 2.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3.以组合方式进行的债务重组 |
十三、债务重组 (一)债务重组的概念(包括定义、重组方式等) (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1.以资产清偿债务 2.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3.以组合方式进行的债务重组 |
无变化 |
十四、所得税 (一)所得税核算的基本原理 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 2.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 (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的认定 1.资产的计税基础 2.负债的计税基础 3.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4.特殊交易或事项产生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三)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四)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1.当期所得税 2.递延所得税 3.所得税费用 (五)利润总额与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
十四、所得税 (一)所得税核算的基本原理 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 2.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 (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的认定 1.资产的计税基础 2.负债的计税基础 3.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4.特殊交易或事项产生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三)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3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3 (四)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1.当期所得税 2.递延所得税 3.所得税费用 (五)利润总额与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
无变化 |
十五、外币折算 (一)记账本位币 1.企业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2.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3.记账本位币变更的会计处理 (二)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1.外币交易的核算程序 2.汇率的确定 3.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三)外币财务报表折算 1.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 2.境外经营的处置 |
十五、外币折算 (一)记账本位币 1.企业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2.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3.记账本位币变更的会计处理 (二)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1.外币交易的核算程序 2.汇率的确定 3.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三)外币财务报表折算 1.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 2.境外经营的处置 |
无变化 |
十六、租赁 (一)租赁的概念(包括定义、分类) (二)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1.承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2.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三)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1.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2.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四)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 |
十六、租赁 (一)租赁的概念(包括定义、分类) (二)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1.承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2.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三)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1.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2.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四)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 |
无变化 |
十七、财务报表 (一)财务报表列报原则 (二)个别财务报表 (三)合并财务报表 1.合并范围的确定(包括控制的判断、合并范围的豁免、投资性主体的概念等) 2.合并财务报表的格式、编制原则和基本程序 3.合并抵销原则(包括对子公司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内部交易在合并报表中的处理、特殊交易在合并报表中的处理、所得税在合并报表中的处理、增减对子公司的投资在合并报表中的处理,以及合并报表中对当期和前期事项的处理等) (四)每股收益的计算 (五)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六)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涵盖期间 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调整事项、非调整事项) (七)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
十七、财务报表 (一)财务报表列报原则 (二)个别财务报表 (三)合并财务报表 1.合并范围的确定(包括控制的判断、合并范围的豁免、投资性主体的概念等) 2.合并财务报表的格式、编制原则和基本程序 3.合并抵销原则(包括对子公司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内部交易在合并报表中的处理、特殊交易在合并报表中的处理、所得税在合并报表中的处理、增减对子公司的投资在合并报表中的处理,以及合并报表中对当期和前期事项的处理等) (四)每股收益的计算 (五)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六)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涵盖期间 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调整事项、非调整事项) (七)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
无变化 |
十八、公允价值计量 (一)公允价值概念(包括主要市场、最有利市场、市场参与者) (二)公允价值计量 1.公允价值的初始计量 2.估值技术 3.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1 4.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5.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
十八、公允价值计量 (一)公允价值概念(包括主要市场、最有利市场、市场参与者) (二)公允价值计量 1.公允价值的初始计量 2.估值技术 3.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4.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5.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
无变化 |
十九、政府及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 (一)政府会计概述 (二)政府单位特定业务的会计核算 (三)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
十九、政府及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 (一)政府会计概述 (二)政府单位特定业务的会计核算 (三)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
无变化 |
参考法规(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4 号,1999 年 10 月31 日)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87 号,2000 年 6月 21 日) 3.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 76 号——财政部关于修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决定,2014 年) 4.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财会[2006]3 号)(除 2014 年、2017 年修改并重新发布的准则以外) 5.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会[2006]18 号)(除 2014 年、2017 年修改并重新发布的准则以外) 6.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 号(财会[2007]14 号)(某些解释已被 2014 年发布的准则修正或纳入修订后的准则) 7.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2 号(财会[2008]11 号)(某些解释已被 2014 年发布的准则修正或纳入修订后的准则) 8.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3 号(财会[2009]8 号)(某些解释已被 2014 年发布的准则修正或纳入修订后的准则) 9.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 2008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 [2008]60 号) 10.关于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会计处理的复函(财会便[2009]14 号) 11.关于非上市公司购买上市公司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会计处理的复函(财会便[2009]17 号) 12.关于执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 2009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09]16 号) 13.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4 号(财会[2010]15 号) 14. 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 2010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10]25 号) 15.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2011 年年报监管工作的通知(财会[2011]25 号) 16.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5 号(财会[2012]19 号) 17.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有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 [2012]24 号) 18.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2012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 [2012]25 号) 19.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6 号(财会[2014]1 号) 20.企业会计准则第 39 号——公允价值计量(财会[2014]6 号) 21.企业会计准则第 30 号——财务报表列报(财会[2017]14 号) 22.企业会计准则第 9 号——职工薪酬(财会[2014]8 号) 23.企业会计准则第 33 号——合并财务报表(财会[2014]10 号) 24.企业会计准则第 40 号——合营安排(财会[2014]11 号) 25.关于印发《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4]13 号) 26.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财会[2014]14 号) 27.企业会计准则第 41 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财会[2014]16 号) 28.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7 号(财会[2015]19 号) 29.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8 号(财会[2015]23 号) 30.增值税企业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16]22 号) 31.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 号) 32. 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财会[2017]8 号) 33. 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套期会计(财会[2017]9 号) 34. 企业会计准则第 42 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财会[2017]13 号) 35. 企业会计准则第 37 号——金融工具列报(财会[2017]14 号) 36. 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政府补助(财会[2017]15 号) 37.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9 号——关于权益法下投资净损失的会计处理(财会[2017]16 号) 38.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0 号——关于以使用固定资产产生的收入为基础的折旧方法(财会[2017]17 号) 39.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1 号——关于以使用无形资产产生的收入为基础的摊销方法(财会[2017]18 号) 40.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2 号——关于关键管理人员服务的提供方与接受方是否为关联方(财会[2017]19 号) 4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财会[2017]22 号) 注:上述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中的某些内容已被 2014 年、2017 年发布的准则修正或纳入修订后的准则。 42. 政府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政府会计准则第 2 号——投资、政府会计准则第 3 号——固定资产、政府会计准则第 4 号——无形资产(财会[2016]12号) 43. 政府会计准则第 3 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财会[2017]4 号) 44. 政府会计准则第 5 号——公共基础设施(财会[2017]11 号) 45. 政府会计准则第 6 号——政府储备物资(财会[2017]23 号) 46.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 号) 47.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财会[2004]7 号) 48. 《政府会计准则第 7 号——会计调整》的通知(财会[2018]28 号) 49. 《政府会计准则第 8 号——负债》的通知(财会[2018]31 号) 50.《政府会计准则第 9 号——财务报表编制和列报》的通知(财会[2018]37号) |
参考法规(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4 号,1999 年 10 月31 日)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87 号,2000 年 6月 21 日) 3.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 76 号——财政部关于修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决定,2014 年) 4.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财会[2006]3 号)(除 2014 年、2017 年修改并重新发布的准则以外) 5.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会[2006]18 号)(除 2014 年、2017 年修改并重新发布的准则以外) 6.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 号(财会[2007]14 号)(某些解释已被 2014 年发布的准则修正或纳入修订后的准则) 7.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2 号(财会[2008]11 号)(某些解释已被 2014 年发布的准则修正或纳入修订后的准则) 8.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3 号(财会[2009]8 号)(某些解释已被 2014 年发 布的准则修正或纳入修订后的准则) 9.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 2008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 11[2008]60 号) 10.关于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会计处理的复函(财会便[2009]14 号) 11.关于非上市公司购买上市公司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会计处理的复函(财会便[2009]17 号) 12.关于执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 2009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09]16 号) 13.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4 号(财会[2010]15 号) 14. 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 2010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10]25 号) 15.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2011 年年报监管工作的通知(财会[2011]25 号) 16.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5 号(财会[2012]19 号) 17.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有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 [2012]24 号) 18.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2012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 [2012]25 号) 19.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6 号(财会[2014]1 号) 20.企业会计准则第 39 号——公允价值计量(财会[2014]6 号) 21.企业会计准则第 30 号——财务报表列报(财会[2017]14 号) 22.企业会计准则第 9 号——职工薪酬(财会[2014]8 号) 23.企业会计准则第 33 号——合并财务报表(财会[2014]10 号) 24.企业会计准则第 40 号——合营安排(财会[2014]11 号) 25.关于印发《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4]13 号) 26.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财会[2014]14 号) 27.企业会计准则第 41 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财会[2014]16 号) 28.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7 号(财会[2015]19 号) 29.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8 号(财会[2015]23 号) 30.增值税企业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16]22 号) 31.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 号) 32. 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财会[2017]8 号) 33. 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套期会计(财会[2017]9 号) 34. 企业会计准则第 42 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财会[2017]13 号) 35. 企业会计准则第 37 号——金融工具列报(财会[2017]14 号) 36. 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政府补助(财会[2017]15 号) 37.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9 号——关于权益法下投资净损失的会计处理(财会[2017]16 号) 38.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0 号——关于以使用固定资产产生的收入为基础的折旧方法(财会[2017]17 号) 39.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1 号——关于以使用无形资产产生的收入为基础的摊销方法(财会[2017]18 号) 40.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2 号——关于关键管理人员服务的提供方与接受方是否为关联方(财会[2017]19 号) 4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财会[2017]22 号) 注:上述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中的某些内容已被 2014 年、2017 年发布的准则修正或纳入修订后的准则。 42. 政府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政府会计准则第 2 号——投资、政府会计准则第 3 号——固定资产、政府会计准则第 4 号——无形资产(财会[2016]12号) 43. 政府会计准则第 3 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财会[2017]4 号) 44. 政府会计准则第 5 号——公共基础设施(财会[2017]11 号) 45. 政府会计准则第 6 号——政府储备物资(财会[2017]23 号) 46.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 号) 47.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财会[2004]7 号) |
2019大纲中删除了“48. 《政府会计准则第 7 号——会计调整》的通知(财会[2018]28 号) 49. 《政府会计准则第 8 号——负债》的通知(财会[2018]31 号) 50.《政府会计准则第 9 号——财务报表编制和列报》的通知(财会[2018]37号)” |
【原创声明】本文为中公会计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脚步越来越近,中公会计线下课程以及线上课程都在积极开展中,考生可以咨询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状态的课程,量身定做自己的备考计划。
>>>注册会计师考试QQ交流群: 721702132


小编推荐:
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备考干货(持续更新ing)
2019注册会计师报名条件自助查询系统
2019年全国各地区注册会计师报名入口汇总
2019注册会计师报名时间自助查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