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过6科的应届毕业生,他的CPA考试历程和备考经验技巧与我们有哪些不同呢?下面就是中公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这位令我们敬仰的CPA大神的备考历程,毕竟大家的备考方法各有不同,不用套用,没有谁的成功是可以被复制粘贴的,这个分享也仅作为大家学习之余放松的谈资吧!
他的备考经历是从2016年12月2日早晨查分开始:
第一部分:查完成绩后的激动
记忆的车轮暂时回到2016年12月2日早晨10点左右,QQ群里突然发出消息:“出成绩啦!”一贯淡定的我只是因为在Q群里多看了一眼,我的心跳开始加速脑袋开始变得空白。紧张到手抖磕磕绊绊打开查分页面输入了自己的身份证、验证码,点击查询,我眼一闭心想今年考试这么难能过几门算几门吧,当我睁开眼我惊呆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屏的红字:“您已获得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首先我的感觉是懵不敢相信,随即我又查了4、5遍才敢确认23岁的自己真的是一次通过了注会专业阶段六门考试,。那心情真的无与伦比的激动,就像中了大奖。闲聊至此开始与大家分享我备考中的心酸苦痛。
我想有一句话与大家分享:“注会考试投机取巧靠小聪明是不行的,即便你是天才也得多看书,只不过领悟的速度有快有慢而已。”我和大家一样都是智力正常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为什么不是名牌财经学校毕业的我能一次通过注会,靠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二部分:成功后的感受与经验分享
面对17年即将踏入注册会计师备考行列的考生们,我想对你们说:“既然参加了注会考试,你首先要了解的是为什么你要考注会,其次才是注会是什么以及怎么备考。”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不管你是为了以后职业发展还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等,但我希望当你做出这个决定时是与你的职业规划相切合的,而不是慷慨激昂一时冲动。
第一步你的目标确定了,那么接下来第二步就是解决注册会计师考试是什么?磨刀不误砍柴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了解了注会考试是什么,才能根据既定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注册会计师考试包括会计、审计、财务与成本管理、经济法、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六个科目,包括了一个企业除生产、技术以外其他所有管理类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做账会计的知识水平。
截至目前全国注册会计师总人数仅为20万人,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是公认的中华第一考,五年内必须完成以上6个科目全闭卷考试。据统计,2016年注册会计师全国专业阶段考试共有92.4万余名考生报名,计246.3万余科次,预计平均单科持证概率在10%左右,全国平均每年全科通过人数不足2万人,一次通过六科不足百人。介绍了这么多,不是夸大也不是吹嘘自己,是为了让大家对这个考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决定今年备考几门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来定,避免盲目制定目标准备过多科目最后会难以实现以失败告终。
第三步来和大家谈一谈如何备考。我个人觉得如果你是在校生有大量充裕的时间可以报考3门或4门以上的科目;如果你目前在职场打拼时间不是很充裕至多一年报考3门分为两年通过较为合理。结合我个人来说,我当时准备报考6门绝不是一时冲动,是我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我考证就是为了去会计师事务所。一个宏伟的目标制定了,要实现它就得付出心血与汗水。
第三部分:我的CPA备考3年
我是从14年上半年开始注会备考生涯,当时我还在上大二。我首先学习的是注会会计,我认为会计是注册会计师非常常重要的一科,注会的学习应该从它开始。因为学好了会计,会为以后你的审计和财务管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触类旁通理解其他知识你也会有清晰地认识。我本身是会计学专业,对于零基础的学员我建议如果你想备考,你可以先从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会计基础》学起,了解什么是“借、贷”,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6要素包括哪些以及一些基本会计科目的学习,让你对会计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其次在由浅入深进入注会的学习,会计的学习要理解每一笔业务处理分录背后的原理,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求死记硬背。
会计这门课学习主要重难点都集中在了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这块:股权投资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以及处置,购并日合并财务表表的编制、年末合并财务报表调整抵消分录等这些将是以后会计学习的难关,提前说出来希望大家心里有准备,刚开始学虽然难但只要坚持不懈追本溯源去弄懂原理肯定是能学会的,我自己学习也不是一学就会,光会计我看了一年,不是因为我笨,主要是想打扎实基础。之前学习13年的会计,随即面临14年新增及修订了8个会计准则我的知识体系又得从新更新,我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学习,这样的重复有多累鬼知道我经历了些什么。
我认为一旦考试只是为了通过,人为区分重点和非重点,就会忽略知识细节。抱着以学习知识为目的的态度去学习,那么通过考试是最终的美好结果;单纯的只是以通过考试为目的,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学习就会失去快乐,学知识就会变得功利,急于求成。今年会计考试的反向购并,税法大篇幅考后几章,审计一改常态偏于实务,种种都表明专业阶段的学习求知识的广度,要全盘复习。
在历经14年一整年的会计学习后,15年开始在会计学习的基础上我有新增加了财务管理的学习。说到这里我想有人会问:“为什么你可以有这么多学习时间?”我想回答的是学习时间的多少取决你个人,拿我自己来说我上大学时除了上课时间外,每晚我都会一如既往地晚自习4个小时,除非我生病了会中断。虽然每天看书会很辛苦,但是每天你都可以学习新的知识,尤其是原来不懂的知识琢磨透了那是一种飞样的感觉。寒暑假回家我也没有停止学习,一些聚会也是能推则推,一心学习,所以时间是挤出来的,要看你的意志力。
15年我开始了会计和财务管理2个科目的学习,我建议大家多个科目的学习一定要分拆出不同时间段来学习,比如说早晨可以早上复习会计,下午复习财管;或者是三门学习可以分成早中晚,有些在职的学习大多只能利用晚间,我也建议可以把你的晚上有效学习时间统计出来提前做好规划,比如在有限的3-4小时里我应该复习那几个科目,每一个科目复习什么章节,计划制定的越细越好,这是具体计划。
除此之外还应当制定阶段性计划,比如本月我应该完成哪些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去调整你的计划使它最终达到预定的阶段目标。在执行具体计划时要排除万难的去落实,万万不能明日复明日一拖再拖。多个科目滚动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学习后,明天不要急着去学新的,抽出少量时间来去巩固昨天的知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过几天再去复习,由于新知识的遗忘速度较快,等你过几天再去复习又要花大量无用功去记忆,于其这样不如每一天去巩固使其环环相构保持知识的延续性,目的就是把短暂记忆潜移默化的转为永久记忆,并不要求刚开始学习就死记硬背要以理解为基础,慢慢的记忆,临考试时再加强记忆,这样也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毕竟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和大家说了如何同时备考多科学习,再把话题转回到财务与成本管理这个科目的学习上,这门课的学习需要我们掌握的不是文字的记忆,而是公式掌握。我不觉得财务管理和数学一样就是单纯的做题目,应该结合公式去理解公式背后的含义你才能真正掌握。
如何判断你已经掌握了一门课程:拿财管来说,整本书涉及两个部分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全书总共多少章每章涉及什么知识你是否能在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来,如果不行再去翻阅书籍,争取做到财管的知识自己能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自己画出来框架来,然后再结合题目去练习。
大概到15年6月份左右我的会计和财务管理差不多已经掌握了,接下来就迎来了暑假。15年的暑假我没有回家,而是选择了住校看书,这个暑假我开始了审计科目的学习。前面我已经谈论到如何同时准备多科复习,所以这里我不再赘述。
下面谈谈审计的学习:刚刚开始学习审计,首先接触的是第一章审计概述,大致了解了什么是审计,审计是干嘛的,怎么展开审计工作。说实话,第一遍看审计我完全是懵的,审计感觉和“神迹”一样不着调,云里雾里的看完了,大概明白了一点。第一遍的学习是痛苦的,因为学习有困难要探索着前进。到了第二遍的学习,逐渐的豁然开朗,明白了整个审计的流程从进行初步业务活动接受审计业务约定书、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根据审计证据得出结论后调整重要性、完成审计工作复核工作底稿、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这一系列流程。审计第三编具体业务流程的3大循环的审计和第四编特殊事项的考虑涉及实施审计程序的比较多,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存在重大错报,再根据识别出的错报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去证实,每一种情况都对应着不同的方法,审计书里写的很详细,大家学习时一定不能抛弃审计书本。
这三年积累的CPA资料
时间来到16年,随着之前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的学习,我在寒假里新加了一门经济法的学习。前面已经学习的3门每天固定的时间去复习巩固,随着加了一门经济法,总计4科学习,说实话开始有点力不从心。注会的难度如果说是定量的时间里去学习一科还行,如果在固定的时间里去学习多科你的精力必然会分散,这就需要你顽强的意志力去支撑和适当的调整计划。
我把寒假的一天学习时间分在10小时,每天6小时拆分成2小时分别复习以前的三科,当然这三科的复习也不是胡乱复习(会计、审计、财管我认为是注会三座大山,所以之前有意识的提早学习了),而是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查漏补缺,每天做到旧的知识巩固使其不遗忘;剩下的4小时雷打不动的去学习经济法。经济法的学习:经济法主要是物权法、合同法、合伙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证券法、破产企业法律制度、票据法这几个大章,其他一些小的章节不用花太多时间,但是万万不能不看,今年的经济法考试后面几个章节就涉及了大概十几分的客观题。经济法的学习理解法律条文比强记重要,最好能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用图画出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到最后快考试时再把重要的条文做到会基本上原文引述(最起码关键词要对),基本上经济法主观题模式先判断然后引述条文论证最后可以结合题目去论证。
16年大概花了3个月把经济法这门也复习完成了,目前我已经看完了会计、审计、财管和经济法。因为16年下半年5月份左右开始准备毕业论文,这段期间是最遭罪虐心的时候。我在学校外面租了房子,白天写论文,晚上熬夜看书。5-6月份期间看了税法,税法的学习相比较注会其他的科目来说稍微容易点,不需要记住税法条文,只要知道关键税率,纳税主体、税额计算、纳税时间、纳税地点,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小税种的学习是关键,当然今年的考试考了税法后面章节有点偏,所以希望大家往后的复习一定要全盘复习。
大概7-8月份学习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我认为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考试后期对于关键的重点模块要强化记忆,历年试题客观题可以多做,主观题的话适当即可。
自从加了最后一门战略,苦日子终于来了,每天早晨4.30左右起床,晨读税法和经济法,白天分段学习会计、审计、财管,晚上学习战略。每天在住宿的地方、学校图书馆、食堂这三点一线的生活,唯一能够苦中作乐的是可以随意切换每天这6门的学习顺序。值得注意的一点,当你在为每天学习多门课程而烦恼时,可以适当换着学习另一门课,并不是非要强迫某个时间固定的学什么,这样调节可以缓解大脑疲劳,增强自己的记忆,所以计划制定的一定要有弹性,执行计划在按时按量的完成情况下可以适度调整。
既然你选择了这条道路,无论有多么艰辛都要坚持走完。虽然备考期间吃了太多苦,临近考试的2-3个月每天12小时纯学习时间连轴转,现在回想起来都为那时的自己感动。当然备考期间的苦难也是人生宝贵的财富,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它记录我大学期间充满活力的奋斗史。备考期间我还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还有在学校和我一起看书的小伙伴们,他们都将是我永远的伙伴。
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道路虽然艰险,但阻挡不了我们努力前行。
最后祝愿所有的小伙伴们能够顺利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看了CPA大神一次过6科的经验总结,你是不是感触良多呢,可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备考方法,但是唯有勤奋是每一个能够通过考试的考生所必备的。所以备考CPA的考生要努力啦,毕竟努力是为了更好的选择,或者是为了自己能自由选择。
转载:CPA一次过6科的学霸经验总结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获取更多会计报考资讯,备考资料,模拟试题请关注中公会计新浪微博、官方微信主页:
微博:@中公会计 | 微信:中公注册会计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