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章 负债
【考点4】公司债券
(一)一般公司债券
一般公司债券 | |
发行债券 (初始计量) |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面值(面值) —利息调整(差额)(或在借方) |
利息调整的摊销(后续计量) | 借:在建工程、研发支出、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或在贷方) 贷:应付利息(分期付息债券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利息) |
债券偿还(处置) | 借:应付债券—面值 —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利息) 应付利息(分期付息债券的最后一次利息) 贷:银行存款 |
重点提示
发行债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计入负债的初始入账金额,体现在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中,具体表现为加折价、减溢价。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
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份确认为其他权益工具。在进行分拆时:
1.应当先对负债成份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确定负债成份的初始确认金额;
2.再按发行价格总额扣除负债成份初始确认金额后的金额确定权益成分的初始确认金额;
3.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在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
发行债券 (初始计量) |
借:银行存款(按实际收到的款项)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倒挤,也可能在借方) 其他权益工具(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 |
后续计量 | 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负债成分,在转换为股份前,其会计处理与一般公司债券相同。 |
转股 |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利息调整)(账面余额) 其他权益工具(转换部分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 贷:股本(股票面值×转换的股数)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