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不知道各位考生是否了解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概述,中公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2019注册会计师会计第二章知识点: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概述,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会计政策的概述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其中,原则,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适合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会计原则;基础,是指为了将会计原则应用于交易或者事项而采用的基础,如计量基础(即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会计处理方法,是指 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规定采用或者选择的、适合本企业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会计政策的选择性。会计政策是在允许的会计原则、计量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中作出指定或具体选择。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化,某些经济业务在符合 会计原则和计量基础的要求下,可以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即存在不止一种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例如,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时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中进行选择。
第二,会计政策应当在会计准则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在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属于行政法规,会计政策所包括的具体会计原则、计量基础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由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规定,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企业必须在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政策,即企业在发生某项经济业务时,必须从允许的会计原则、计量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中选择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会计政策。
第三,会计政策的层次性。会计政策包括会计原则、计量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三个层次。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规定的以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作为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就是确认预计负债时要遵循的会计原则;会计基础是为将会计原则体 现在会计核算中而采用的计量基础,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涉及的公允价值就是计量基柚;《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规定的完工百分比法 就是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原则、计量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三者是一个具有逻辑性的、密 不可分的整体,通过这个整体,会计政策才能得以应用和落实。
企业应当披露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不具有重要性的会计政策可以不予披露。判断会计政策是否重要,应当考虑与会计政策相关的项目的性质和金额。企业应当披露的重要会计政策主要包括:
(1)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是指企业确定发出货成本所采用的会计处理。例如,企业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采用其他计量方法。
(2)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是指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的会计处理。例如,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是采用成本法,还是采用权益法核算。
(3)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 计量所采用的计量方法。例如,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是采用成本模式,还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
(4)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是指对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成本的计量。例如,企业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成本是以购买价款,还是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进行计量。
(5) 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是指对取得的生物资产初始成本的计量。例如,企业为取得生物资产而产生的借款费用,是予以资本化,还是计入当期损益。
(6) 无形资产的确认,是指对无形项目的支出是否确认为无形资产。例如,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是确认为无形资产,还是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7)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是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事项中对换入资产成本的计量。例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还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
(8) 借款费用的处理,是指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即是采用资本化,还是采用费用化。
(9) 合并政策,是指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所采用的原则。例如,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会 计年度不一致的处理原则、合并范围的确定原则等。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概述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 计政策的行为。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在比较企业一个以上期间 的财务报表时,能够正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趋势。一般情况下,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否则,势必会削弱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但是,在下述两种情形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第一,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这种情况是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企业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则企业 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改变原会计政策,按照新的会计政策执行。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对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计价排除了后进先出法,这就要求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企业按照新规定,将原来以后进先出法 核算发出存货成本改为准则规定可以采用的其他发出存货成本计价方法。
第二,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由于经济环境、客观情况的改变,使企业原采用的会计政策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 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改变原有会计政策,按变更后新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以便对外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例如,企业一直采 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如果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持续地取 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能够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作出合理的估计,此时,企业可以将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方法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
对会计政策变更的认定,直接影响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因此,在会计实务中,企业应当正确认定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形。下列两种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第一,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这是因为,会计政策是针对特定类型的交易或事项,如果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其他交易或事项有本质区别,那么,企业实际上是为新的交易或事项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并没有改变原有的会计政策。例如,将自用的办公楼改为出租,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而是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第二,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对初次发生的某 类交易或事项采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并未改变原有的会计政策。例如,企业原在生产经 营过程中使用少量的低值易耗品,并且价值较低,故企业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一次计入费用;该企业于近期投产新产品,所需低值易耗品比较多,且价值较大,企业对领用的低值易耗品处理方法改为五五摊销法。该企业低值易耗品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占的费用 比例并不大,改变低值易耗品处理方法后,对损益的影响也不大,属于不重要的事项, 会计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的改变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备考已经开始,中公财经线下课程还是线上课程都在积极开展中,考生了解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概述之后,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量身定做自己的注会备考计划。
以上就是中公小编为您整理的注会会计知识点--2019注册会计师会计第二章知识点: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概述。
注会考生必不可少的通关秘籍,点击图片即可获取↓↓↓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