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充分调动出自己的热情,总能给自己意想不到的惊喜。中公会计网今天为大家分享注会考试审计知识点:评价样本结果阶段。考生可点击加入【2018注会交流①群】:565082845,获得群内定期推送的2018年注会考试资讯及备考资料哦!
【知识点】评价样本结果阶段
(一)计算偏差率
将样本中发现的偏差数量除以样本规模,就可以计算出样本偏差率。样本偏差率就是注册会计师对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因而在控制测试中无须另外推断总体偏差率,但注册会计师还必须考虑抽样风险。
(二)考虑抽样风险(重点)
1.使用统计抽样方法
2.使用非统计抽样分法
1.使用统计抽样方法
(1)使用统计公式评价样本结果
(2)控制测试时考虑抽样风险举例(统计抽样)
(1)使用统计公式评价样本结果
总体偏差率上限=风险系数R/样本量n。
也可以通过查表,得到总体偏差率上限
在统计抽样中,评价的标准是比较总体偏差率上限与可容忍偏差率的关系
(2)控制测试时考虑抽样风险举例(统计抽样)
情形一:
注册会计师对55个项目实施了既定的审计程序,且未发现偏差,则在既定的可接受信赖过度风险下(10%),根据样本结果计算总体偏差率上限如下:
总体偏差率上限=风险系数R/样本量n=2.3/55=4.18%
假设可容忍偏差率为7%,注册会计师根据以上公式的计算结果(4.18%﹤7%)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总体实际偏差率超过4.18%的风险为10%,即有90%的把握保证总体实际偏差率不超过4.18%;
(2)总体的实际偏差率超过可容忍偏差率的风险很小,总体可以接受;
(3)样本结果(4.18%﹤7%)支持注册会计师了解内部控制时预期控制运行有效性的结论,无需扩大实质性程序范围,无需修改审计计划。
【解读】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抽样进行控制测试,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某项控制活动的运行是否有效的审计证据,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根据本例的结论(4.18%﹤7%),注册会计师可以形成以下判断,包括:
(1)所测试的该项控制运行是有效的;
(2)针对风险评估程序结论所设计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恰当的,无需修改审计计划。
情形二:
注册会计师对55个项目实施了既定的审计程序,发现2个偏差,则在既定的可接受信赖过度风险下(10%),根据样本结果计算总体偏差率上限如下:
总体偏差率上限=风险系数R/样本规模n=5.3/55=9.64%
假设可容忍偏差率为7%,注册会计师根据以上公式的计算结果(9.64%﹥7%)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总体实际偏差率超过9.64%的风险为10%;
(2)在可容忍偏差率7%的情况下,总体的实际偏差率超过可容忍偏差率的风险很大,总体不能接受;
(3)样本结果(9.64%﹥7%)不支持注册会计师了解内部控制时预期控制运行有效性的结论,需要扩大实质性程序范围,修改审计计划。
【解读】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抽样进行控制测试,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某项控制活动的运行是否有效的审计证据,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根据本例的结论(9.64%﹥7%),注册会计师可以形成以下判断,包括:
(1)所测试的该项控制运行是无效的;
(2)如果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没有为得出有关测试总体的结论提供合理的基础,注册会计师可能扩大样本规模,测试替代控制或修改相关实质性程序,需要修改审计计划。
相关推荐:
2018注会备考《审计》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 2012-201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答案及解析(考生回忆版) |
2017年CPA考试成绩查询必读 | 2018年注会考试全国开课啦! |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获取更多会计报考资讯,备考资料,模拟试题请关注中公会计新浪微博、官方微信主页:
微博:@中公会计 | 微信:中公注册会计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