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期间表示,将进行更大规模的减税,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并行,重点是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的税负,激发实体经济的活力。深化增值税改革,税率方面也会进行下调,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的10%的税率降至9%,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确保各个行业税负都只减不增。
目前为止,增值税依旧属于我国最大的税种,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增值税改革。2017年,我国将增值税税率由四档并为三档,取消了13%的增值税税率。而后,我国又降低了部分行业的增值税税率,2018年3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当年5月1日起,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降幅分别为1个百分点。对比来看,今年我国增值税税率的降幅明显加大,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甚至下降3个百分点。2019年,增值税又会深化减税的幅度,经过了这样一轮改革,不同行业中间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对于各个行业而言,税率下调到底有什么影响?如何实现全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呢?
众所周知,增值税属于流转税,是针对于流转环节的增值额征税的,属于价外税,表面上税款与价格无关,但是最终,企业销售产品的时候其实可以通过税负转嫁的方式传导至价格,进而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所以一般来说,减税后,企业为了提高市场占用率,会倾向于降低销售价格,从而使消费者也享受到减税红利,从而拉动GDP增速。在增值税缴纳过程中,还需要抵扣原材料采购以及其他成本的进项税额,由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原材料构成不同,导致对应的进项税率也不同,因此增值税率具行业差异性,减税效果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会具有较大差异。如果公司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那么减税带来的该公司盈利提升效果较好;如果公司议价能力一般,即仅对上游具有较强议价能力或仅对下游具有较强议价能力,那么该减税带来的该公司盈利提升效果亦一般;如果公司议价能力偏弱,那么减税带来的该公司盈利提升效果则相对较差。
但是无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如何进行调整,被调整行业(这里指制造业等)由于销项税额下降的幅度大于进项税额的减少,行业的税负会有所减轻。对于一些原来适用10%和6%的行业来说,进项税额抵扣的减少,则会间接增加这些行业的税负,特别是6%税率的行业较多,比如增值电信业、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等,增加的程度还要看制造业等行业是否会根据税率的变化调整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如此一来,对于6%税率的企业该怎么办呢?
总理表示,在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的同时,通过采用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增不减。也就意味着,虽然税率保持不变,但是对于6%税率的行业将会有特殊的抵扣政策。
[免责声明]本文属于中公会计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发布《启运港退(免)税 管理办法(2018年12月28日修订)》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