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东青管理会计 梁青。
上一篇《财务是公司的财务还是财务部的财务》(已被小编更名为:财务人的定位:你属于公司?还是财务部?)写的是关于财务在企业中的定位问题,因为只有定位清晰了,目标才能清晰。文中提到管理报表与财务报表有一定的勾稽关系,有网友提出能不能把这个勾稽关系也写一写。
也是,我们大部分财务人员都是低头拉车很少抬头看路,遇到问题会觉得困惑,但又不知道该如何破解。感觉我们的教科书上的很多理论在中小企业没法使用,中小企业实际遇到的问题在教科书上又找不到理论依据。
这还是与个人的认识有关,目前来说,大部分的实践活动都有理论支持,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或没有挖掘,比如在同一控制人下的中小微企业的会计报表合并,大家都想当然地认为合并会计报表只有上市公司才使用,小微企业没有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
很多私企老板名下有很多公司,当然真正运作的可能只有几家,那这位老板每年赚多少钱、有多少资产、现金流如何?如果不合并会计报表,数据怎么出来?不要说什么简单加减一下就出来了,那样的数据连完整性都成问题,最后的结果就是误导老板。
有很多人都说,两套账怎么办?实际上企业有两套账很正常,一套是符合会计制度(准则)及税法的提供给外部需求者(股东、监管者、债权者)的报表(财务报表),一套是符合内部管理要求的内部报表(管理报表)。我们国家企业的内部管报表因为税务的问题被压制了,只要是有两套账两套报表的企业感觉就是在偷税漏税,结果管理报表就成了见不了光的报表。
营改增之前,两套账大多与税有关,营改增之后与税有关的两套账越来越少了,特别是2019年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力度比较大,很多中小微企业只要用好税务政策,可以少交不少的税,甚至会发现那些打到私卡上的收入进入公司也不多交税(要事前筹划好),当然,适当的税还是要交的,毕竟,这个比较好的营商环境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虽然与税有关的两套账越来越少了,并不是说以后企业都没有两套账了,因为对外的财务报表并不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所以企业两套账两套报表还会长期存在,只是与内部管理有关而与税没有太大关系。
企业内不论存在多少套账多少套报表,报表的基础只有一个,那就是符合国家会计制度和税法要求的会计核算,也就是我们的会计处理(核算)只有一套,这套会计处理最后生成的是财务报表。我们的内部管理报表是在这张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将一些业务的时间性差异及计算口径差异进行调整,比如很多企业以发票为确认收入的依据,大家都知道发票有一定的滞后性,内部管理的绩效考核肯定不是以开出发票为依据的;还比如我们的固定资产可以加速折旧,但在企业内部计算业绩的时候,大家不一定会认同。
内部管理报表的计算口径在企业内有一套大家都比较认同可以接受的规则,这个规则是财务和各个业务部门通过数据分析及一段时间的会议来大家共同确认的,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每个月开会分析上个月各个部门发生的收入和费用,这也是个博弈的过程,免不了争吵),管理报表的口径就基本确定下来了。
管理报表的计算口径一旦确定下来了,那财务就在财务报表和管理报表之间做个转接口,以调表不调账的方式将财务报表转换为管理报表。这样,老板看到的报表里既包括了财务报表也包括了管理报表,管理报表以财务报表为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会出现问题。这也避免了各个业务部门选择性汇报数据的弊端(报喜不报忧)。
曾经有一家企业的老板公开说他只认从财务出来的报表,因为之前他相信各个部门报的报表,大家报的数据都很好看很漂亮,可年底财务报表出来居然是亏损,业绩不好了这么久他这个做老板的居然没有接到警示(不重视财务不看财务报表的后果)。最后业务部门去老板那里汇报数据必然先去财务对账,再后来每月开会大家都很重视财务报出的数据。
管理报表和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是企业业财融合、业财一体化的基础。管理报表是分层级的,但每个层级之间都有勾稽关系,也就是管理报表上再小的数据最后也都是反映在管理报表总表上的。管理报表的最末级的报表是带数量和金额的,金额和上一层的管理报表有勾稽关系,数量与相关部门的数据也会有勾稽关系。
写的快刹不住车了,不过再写下去字数有点太多,专业的文章字数不宜太多,下次继续。
以上就是中公财经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财务报表——管理报表与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分享。想要获取更多财务报表相关内容,可关注中公财经证书培训网“会计实操培训”,小编将为大家持续更新。
[免责声明]相关信息来自于东青管理会计,版权归原作者梁青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