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财经 中公财经

会计实操
 

为什么说房地产税务是个蓝海?

2020-02-26 10:07:30  

身为会计人,我们要时刻关注身边的工作热点,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下面,中公会计实操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会计实务热点内容是:为什么说房地产税务是个蓝海?

地产税务,一个方兴未艾的职业,一面是各路房企的求贤若渴,另一面是人才供应的明显不足,职业蓝海之一。

为什么说房地产税务是个蓝海?

严格来说,地产专职税务是近几年才火起来的,往回倒个几年,多数房企都没有专职税务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大小房企纷纷配置税务岗,如此变化的原因作者猜测有二:其一、房地产行业利润摊薄,倒逼精细化管理及利润运营的提升,税金作为房企三大刚性支出(地价、税款、建安)之一,有较大筹划与管控空间,是项目净利提升的重要抓手,在溢价高企、拿地算不过来帐的当下,企业的税务水平,很多时候决定了意向地块的生与死(比如项目的净利润主要来源于土增退税或税务优化);其二、过去不重视税务的恶果是吃了很多大亏,由于没有税务专业人员的把控,部分业务决策处理不当,导致千万、亿元量级损失的案例时有发生(比如拿地协议里把实物地价描述成了无偿赠送,导致税负骤增)。

翘首以盼的房企面对的是无人可用的尴尬,目前市面上地产专职税务存量人才十分有限,具备丰富项目经验(尤其是收并购、税收筹划、土增清算、税务管控与治理经验)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地产税务多数都是半道出家,大致来源有三种:税局、事务所、其他条线转岗,三个来源的人员都有明显弊端:税局出身的人熟悉税局的运行体制,人脉关系丰富,但税局内部实行的是条块分割、行业分离的管理模式,在有过房地产管理经验的税局人员中,具有全税种经验的人很少,加之国地税长期分离,货劳(增值税)出身的往往不懂土增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懂土增税的又未必懂所得税,所以税务知识不全面是税局转行人员的通病;事务所出身的人一般税务专业知识比较全面,但中介做久了,容易和实务脱节,善于形式管控,却不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理论很丰富,实操很扯淡,再者中介人员往往强调独立、客观、中立,对风险控制较为敏感,转为企业税务后容易出现不适岗,主要表现为沦为内部咨询者,畏首畏尾,为了规避风险,不敢大胆拍板业务决策,能动空间相对小一些;其他条线转岗的人员对于房地产运作流程及机制十分熟悉,但半路出家的人,专业水平往往薄弱些,发挥税务应有的水平,需要较长的时间沉淀。作者去年曾协助某TOP30房企进行区域税务总监税务专业水平的评估,结果面了五六个人,没有一个专业还凑活的,而应聘者都有好几年、甚至十数年的税务或者财务从业经历,但关于项目公司间借款合同是否需要缴纳印花税这么简单的问题,竟然没有一个人回答正确,也是出乎作者意料,再聊一些实务中的稍复杂问题,更是完全没概念了,所以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税务人员很难,资历本身并不代表能力。

地产税务是个知识和能力综合需求很高的岗位。地产税务首要是精通税法,中国的税法体系在最近几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政策法规层出不穷,加之各地政策的千差万别,如何掌握庞杂的税法体系与征管口径是个巨大挑战。房地产税法是个显著独立于其他行业的税法体系,土增税独家专供,企业所得税自成一派,增值税多有特色,所以同样是税务其他行业转过来需要相当长的转换周期。除了精通税法,地产税务还需掌握财会、其他实体法律、房地产业务、行政程序、行政运行机制、政府资源获取及维护等多重知识及能力:会计核算是税务的基础,凡税务没有明确规定的需参照会计规定,所以一个不会做账的税务不是个好税务(比如你如何看懂账上的成本是如何结转的);除了税法、你还得懂点物权、规划、估价、土地等相关法律,因为税务问题的源头或者答案往往不在税法里(比如人防车位土增成本扣除的问题本质是个物权归属争议);不懂地产业务的税务是门外汉,无法做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业务决策,也无法提出不同阶段的管控要点(比如你要供应商提前开具发票,应提出提前支付部分税金的对应方案);税企争议部分时候需要进入书面对质,甚至复议、诉讼的地步,熟知文书、程序才不至于被税局打败(比如某项目土增清算,企业超出税局规定的清算期限后,税局一直未下责令限期清算的正式文书,后税局要求企业配合倒签文书,企业予以拒绝,从而避免被税局核定征收);政府部门林立,分工有差,熟悉运行机制和权责划分十分必要(比如土增清算审核的主导部门是征管还是税政);我国的法治进程还在进行时,维护良好的税企关系,可以事半功倍(比如顺利开出合规证明,再比如税局有税金规划的考量会首先考虑到你的公司)。

地产税务是个前景一般的岗位。很多房企会有法务审计中心或者法务中心,但几乎没有房企会设立税务中心,甚至部分房企税务连二级部都不是。作者无意贬低法务,从功能分析,法务充当的是防御者角色,而税务攻守兼备,除了被动的风险管理职能,还具有显著的利润创造职能。虽然房企已经开始重视税务了,但税务的定位与其能力需求、贡献尚不匹配,税务的价值还需要一个持续挖掘的过程。地产税务人的职业终点往往就是集团税务负责人,通常定位是财务中心下属条线负责人,然而专职税务很少设立初级岗位(通常由财务兼任),因此专职税务人员的职业层级往往只有二到四级,对于漫长的职业生涯而言,显然是不够,走的快的三十出头就到了终点。税务往财务、投发或者更高的综合管理岗的上升通道目前还是闭塞的,同等情况下,财务体系内晋升往往是优先考虑融资、经营计划、核算,而税务往往不在考虑范围内,或者排在最末尾,因为大家对税务有个刻板印象,就是税务的面很窄,我的税务圈里这几年还没听谁鲤鱼跳龙门了。与职位不高对应的是地产税务人员待遇有限,税务作为一个对利润影响重大的岗位,其薪酬基本没有实现与贡献量化对应,一个全年创利上亿元的税务人员,可能得到的奖励就是年终多个几万块钱,税务不确定性很大,所以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很多,很多税收优化即便不做,其实外行也很难看出,由于内部激励机制的不完善,投入与产出的不对等,不少时候税务人员就不愿出力不讨好了,企业的利润于无形中流失了,这种因小失大的情形并不鲜见。

税务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岗位。税务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税法及征管实际本身的不确定性,这既是风险,也是发挥的空间,实务中的情形永远比书本上的有趣的多,有许多你想都想不到的情形,所以税务工作是一个不断获得新知,不断成长的过程。税务没有太多的循规蹈矩,适合思路开阔、脑子灵活的人,你会有不断打怪升级的持续正向反馈。税务是一个能穿越牛熊的岗位,地产行情好不差你这口饭,地产行情不好,更需要税务开源节流。税务是一个能做成老中医的岗位,税务不是个体力活、年轻饭,一个税务从业者往往需要3-5年才能基本掌握知识、能力,8-10年才能有所成就,地产税务有个漫长的养成周期,随着项目经验及专业知识的积累、人脉丰富,资深税务人员的价值不会贬损,甚至有所提升。

如果一个职场新人问我,要不要从事地产税务,我会说来吧,地狱和天堂一墙之隔而已。

以上就是中公会计实操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实务热点:为什么说房地产税务是个蓝海?相关内容分享。想要获取更多会计实务热点内容,可关注中公会计考试网“会计实操培训”,小编将为大家持续更新。

[免责声明]相关信息来自于税语说,版权归原作者孙玮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来源: 税语说 孙玮

上一篇 [辩税是与非]以股权作价投资是否需要缴纳印花税
下一篇 关于继续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
联系我们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会计实操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 进群与大家共同探讨实操难题,学习路上不孤单

会计实操
课程/班次快速咨询通道

 
关闭弹框
提交成功!
近期我们会联系您,请注意接听
微信扫码
会计实操学习交流群
二维码
进群即可领备考资料包并通知考试时间
 

推荐活动

查看更多
换一批
电话 咨询 课程 APP
 
 

选择分校

全国 北京 广东 山东 江苏 上海 浙江 河南 四川 山西 河北 湖北 安徽 湖南 福建 陕西 辽宁 重庆 云南 江西 广西 天津 吉林 内蒙古 黑龙江 海南 贵州 青海 甘肃 新疆 宁夏 西藏
 

选择项目

国内财经证书domestic

初级会计职称 税务师 初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

国际财经证书international

CMA

金融相关证书finance

证券从业 基金从业 期货从业 银行从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