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财经 中公财经

会计实操
 

15年税法学习,经验就这五条

2019-05-24 10:33:07  

有些网友一直建议我,分享一下学习税法的方法。

其实,我对回答这样的问题是惶恐的,网上有那么多税法界的大咖泰斗,让我这样一个草根税务从业者来谈方法,实在是贻笑大方。

转念又想,在网上经常会看到有很多过了初级、中级会计师、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等考试的考生,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备考方法毫无保留地介绍给大家。不同层级的考试面对的是不同的考生,高级别考生的学习经验不一定适合初级考生,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想到此,我心中释然。我并没有什么方法,更多的是这些年的一些学习感悟,希望这些感悟对初中级的财税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税法的学习,根据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的,一是备考学习,二是提升工作能力的学习。目的不同,路径肯定也不会相同。

备考学习

备考学习,我以为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做好两个规划。

一是时间规划。比如说注会的税法考试,根据网上若干考生的经验统计,从零基础到通过,需要260~300小时。如果你复习的时间有半年180天,大概每天安排1.5个小时学习。如果同时考5门,每门课需要的课时不同需要加总计算,估计至少应该每天学8~9个小时,基本上是全职学习了。这也就是在职考生一次通过五门比较困难的原因,客观规律摆着呢,时间上就保证不了。当然,大神除外。

二是内容规划。有的人做了时间规划就认为计划很周全了,其实更应该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做好内容规划,比如听一遍网课,把教材看三遍,做两套模拟题等等,哪些是必选项,哪些是可选项要分清,内容的规划因人而异,有的考生可能看一遍就能记住,有的可能需要五遍。有的人必须多做题,有的人就不太喜欢做题。所以这是一个个性化的安排,但一定要保证内容规划能装入时间规划中。

用这两个规划合二为一做一张学习计划表,每天按部就班执行,随时根据进度做适当调整,坚持下来通过考试应该问题不大。

提升工作能力的学习

令很多网友感到困扰的是有时候即使通过了考试,但在实际中遇到问题依然感觉难以下手,想学习,但不知道该如何学?因为税法以其纷繁复杂的规定,变幻莫测的身影,令所有财税从业人员疲惫不堪,疲于奔命。

首先需要清楚的是,提升工作能力的学习是一种开放的,个性化的学习,和考试中有明确的考试重点是完全不同的,并没有一本通用的教材告诉你应该怎么做。税法之深之广,即使我学了十几年,也觉得自己不过是初窥门道,还有太长的路需要走,方法谈不上,在此,我仅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感悟。

一、保持良好的心态

我参加工作后,有好些年其实是很讨厌税法的,觉得它一直变来变去的招人嫌。怀着这样一种心态去看税法的时候,简直就是相看两厌,根本不可能学进去。即使是学,也只是为了应付各类考试,考完后就束之高阁。当我回望的时候才发现,正是这种抵触的心理导致了自己有好些年虽然一直学,但真的没有太大长进。

仔细想想,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变才是正常的,是永恒的。不要畏惧变化,需要畏惧的是我们无法适应变化。微笑面对它,适应它,这是我们面对这个飞速变化世界的唯一生存之道。

我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想通了,当思想挣脱了羁绊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终于走出了学习的困顿。

从此,看待税法,不再厌烦,而是以一种更积极平和的心态去应对,每天习惯性地上网看看,有这么政策新规定,和之前的规定有什么不同,甚至,对于一些特别弯弯绕的规定,我也会很有兴趣地去追本溯源,就像琢磨红楼梦中的伏脉千里的情节。

税法虐我千百遍,我待税法如初恋。也许只有心态好了,才能一步步走下去吧。

二、搭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

高楼大厦是由钢筋混凝土建造,但钢筋混凝土的无序摆放肯定不是高楼。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搭建了一个框架。

在各类考试中,每一本书都有章节目录,这是一个框架。但在实践中,为什么我们即使已经很了解书本内容了,但依然会感到遇到一些问题无从下手?那是因为书本搭建的这个框架中不够全面,容纳不了这些问题。

考试书本中的内容通常都是纵向的,分税种一个个逐步讲解如何计算如何缴纳。但实践中还有会遇到好些问题是横向的,是某一个具体业务会涉及到哪些税种,各互相之间有什么影响。所以,我们在书本构建的纵向体系之外,再建立一个横向的体系,以容纳这些问题。

另外,每个人工作角度不同,看问题的重点也不同,从企业财务人员来说,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避税、如果进行税收筹划,如何降低企业税收风险;从税务机关的角度来讲,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征税,如何查账,如何降低执法风险。即使同样一个业务,在税务机关和企业财务人员眼中,关注点是不一样的,税法也就愈发扑朔迷离了。

这个体系,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由大到小,逐级推进。也可以用电脑中的文件夹,层层嵌套,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知识框架结构。

搭建好框架后,对于我们每天所接触学习到的税法内容,要思考这属于横向的知识还是纵向的知识,这是征纳双方哪个角度的知识,不断总结、归纳,一点点充实自己的存储量,清扫框架中的知识盲区。这座关于税法的知识大厦就在你的脑海中一点点地搭建起来了。

三、以输出倒逼输入

在工作中学习的特点是,因为没有一个必须参加的考试逼迫你,所以人们很容易陷入懈怠。而通过讲课或写文章这样一个自我加压的输出方式,因输出,必然需要输入,必须用心去揣摩,会促使自己因此一步步往前走。

在这个自媒体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即使不愿意去讲,不愿意公开写文章,哪怕只是写给自己看,哪怕一天只写三五百字也是好的,因为写作绝对是锻炼思维的不二法门。

在我写公众号的将近三年的时间中,确确实实感受到,自己原先有很多不求甚解的地方,因写文章反复琢磨而豁然开朗,从而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

当然,也有一些文章,发出来之后就被细心的网友指出错误,这时候,我要么删掉修改后重发,要么在留言中说明。我一直非常庆幸有这样一个平台,能让我迅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避免自己在浑然不觉中走入歧途。

有些人会担心写错会招来嘲笑,其实很少,即使有,这些也不过是过眼烟云。只要我们始终怀着“不求优于别人,只求优于过去的自己”的心态,就可以在自我提升这条路上走得坦坦荡荡,无惧风雨。

学习税法的道路上,希望有你,一路同行!

原文链接:http://shuo.news.esnai.com/article/201905/189766.s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相关信息来自于中国会计视野,版权归原作者梁晶晶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梁晶晶)

来源: 中国会计视野 梁晶晶

上一篇 考完初级你以为就完事了?实操重要性了解一下
下一篇 关于继续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
联系我们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会计实操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 进群与大家共同探讨实操难题,学习路上不孤单

会计实操
课程/班次快速咨询通道

 
关闭弹框
提交成功!
近期我们会联系您,请注意接听
微信扫码
会计实操学习交流群
二维码
进群即可领备考资料包并通知考试时间
 

推荐活动

查看更多
换一批
电话 咨询 课程 APP
 
 

选择分校

全国 北京 广东 山东 江苏 上海 浙江 河南 四川 山西 河北 湖北 安徽 湖南 福建 陕西 辽宁 重庆 云南 江西 广西 天津 吉林 内蒙古 黑龙江 海南 贵州 青海 甘肃 新疆 宁夏 西藏
 

选择项目

国内财经证书domestic

初级会计职称 税务师 初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

国际财经证书international

CMA

金融相关证书finance

证券从业 基金从业 期货从业 银行从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