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师一共有五科科目,分别是《税法一》、《税法二》、《涉税服务相关法律》、《财务与会计》和《涉税服务实务》。那么关于财务与会计这一科该如何备考?今天中公财经税务师考试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税务师考试《财务与会计》知识点总结(财务部分),希望为你带来帮助。
财会知识点:会计部分 | 财会知识点:财务部分 | 财会公式大全 |
【考点1】财务管理基本目标
理论 | 优缺点 |
利润最大化 | 优点: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缺点:没有考虑利润实现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没有考虑风险问题;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
每股收益最大化 | 优点:反映创造利润与投入资本额之间的关系。 缺点:没有考虑利润实现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没有考虑风险问题;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
股东财富最大化 | 优点:考虑了风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企业短期行为;对上市公司而言,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缺点: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难于应用;股价不能完全准确反应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它强调得更多的是股东利益,而对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 |
企业价值最大化 | 优点: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用价值代替价格,克服了过多受外界市场因素的干扰,有效地规避了企业的短期行为。 缺点:过于理论化,不易操作;对于非上市公司,只有对企业进行专门的评估才能确定其价值,由于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很难做到客观和准确。 |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 优点: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体现了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较好地兼顾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体现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缺点:过于理想化,且无法操作 |
【考点2】年金终值与现值
年金形式 | 定义 | 终值 | 现值 |
普通年金 | 普通年金是年金的最基本形式,是指从第一期起,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的收付的系列款项。 | 普通年金终值=年金×普通年金终值系数 FA=A×(F/A,i,n) |
普通年金现值=年金×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FA=A×(P/A,i,n) |
预付年金 | 预付年金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系列的收付款项。 | 预付年金终值=年金×预付年金终值系数 FA=A×[(F/A,i,n+1)-1] |
预付年金现值=年金×预付年金现值系数 PA=A×[(P/A,i,n-1)+1] |
递延年金 | 递延年金是指隔若干期后才发生的系列等额收付款项。 | 递延年金终值=年金×普通年金终值系数 FA=A×(F/A,i,n) |
递延年金现值的计算方法: PA=A×(P/A,i,n)×(P/F,i,m) |
永续年金 | 永续年金是指无限期收付的年金,即一系列没有到期日的现金流。 | 没有终值。 | 永续年金的现值=A/i |
【考点3】风险管理工具方法
(一)风险矩阵
风险矩阵,是指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将风险绘制在矩阵图中,展示风险及其重要性等级的风险管理工具方法。
风险矩阵坐标,是以风险后果严重程度为横坐标、以风险发生可能性为纵坐标的矩阵坐标图。
(二)风险清单
企业风险清单基本框架一般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三部分。
企业一般按企业整体和部门两个层级编制风险清单。
(三)优缺点
风险矩阵 | 优点 | 为企业确定各项风险重要性等级提供了可视化的工具。 风险矩阵适用于表示企业各类风险重要性等级,也适用于各类风险的分析评价和沟通报告。 |
缺点 | 一是需要对风险重要性等级标准、风险发生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等做出主观判断 可能影响使用的准确性; 二是应用风险矩阵所确定的风险重要性等级是通过相互比较确定的,因而无法将列示的个别风险重要性等级通过数学运算得到总体风险的重要性等级。 |
|
风险清单 | 优点 | 风险清单适用于各类企业及企业内部各个层级和各类型风险的管理。能够直观反映企业风险情况,易于操作,能够适应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层次风险、不同风险管理水平的风险管理工作。 |
缺点 | 风险清单所列举的风险往往难以穷尽,且风险重要性等级的确定可能因评价的主观 性而产生偏差。 |
【考点4】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
(一)证券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
就是资产组合的各种资产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其权数为各种资产在组合中的价值比例。
(二)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及其衡量
1.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分散功能
ρ=1 | 完全正相关 | ①两项资产收益率的变化方向、变动幅度完全相同,风险完全不能相互抵消、不能降低任何风险; ②组合风险等于组合中各项资产风险的加权平均值,组合收益率的方差大; |
-1<ρ<1 | 不完全相关 | ①证券资产组合的标准差小于组合中各资产收益率标准差的加权平均值,也即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小于组合中各项资产风险之加权平均值; ②大多数情况下,证券资产组合能够分散风险,但不能完全消除风险。 |
ρ=-1 | 完全负相关 | ①两项资产收益率的变化方向、变动幅度完全相反,风险可以充分地相互抵消,甚至完全消除,能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②组合收益率的方差小,甚至可能是0。 |
2.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 | 系统风险是影响所有资产的、不能通过资产组合而消除的风险;系统风险是那些影响整个市场风险因素所引起,如国家财税政策、政治等影响所有资产的市场因素; |
非系统风险 | 非系统风险是可以通过证券资产组合而分散掉的风险;它是指由于某种特定原因对某种特定资产收益率造成影响的可能性,是特定企业或特定行业所特有的,与政治经济影响所有资产的市场因素无关。 |
【考点5】资金需要量预测
资金需要量预测 | 因素分析法 | 又称分析调整法,是以有关项目基期年度的平均资金需要量为基础,根据预测年度的生产经营任务和资金周转加速的要求,进行分析调整,来预测资金需要量的一种方法。 资金需要量=(基期资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资金占用额)×(1+预测期销售增长率)×(1-预测期资金周转速度增长率) 适用范围:用于品种繁多、规格复杂、资金用量较小的项目。 |
销售百分比法 | 假设经营资产、经营负债与营业收入存在稳定的百分比关系;然后根据预计营业收入和相应的百分比预计经营资产、负债,最后确定融资需求。 外部融资需求量=增加的敏感性资产-增加的敏感性负债-增加的留存收益 外部融资需求量= ![]() 能为筹资管理提供短期预计的财务报表,以适应外部筹资的需要,且易于使用。 |
【考点6】本量利分析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100%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100%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100%
=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100%
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利润=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1-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
【考点7】全面预算和财务预算
(一)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
方法 | 增量预算(调整预算) | 零基预算 |
含义 | 以基期水平为基础,分析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影响因素的变动情况,通过调整基期项目及数额,编制相关预算的方法。 | 零基预算法是“以零为基础编制预算”的方法,不考虑以往期间的费用项目和费用数额,主要根据预算期的需要和可能分析费用项目和费用数额的合理性,综合平衡编制费用预算。需要优先安排不可延缓费用项目支出。 |
特点 | 缺点:预算数额会受到基期不合理因素的干扰,可能导致预算的不准确;不利于调动各部门达成预算目标的积极性。 | 优点:不受前期费用项目和费用水平的制约,能够调动各部门降低费用的积极性。 缺点:编制工作量大。 |
分类依据 | 按照其出发点特征不同的分类 |
(二)固定预算法与弹性预算法
方法 | 固定预算(静态预算) | 弹性预算(动态预算) |
含义 | 只根据预算期内正常、可实现的某一固定的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等)水平作为唯一基础来编制预算的方法。 | 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联动关系,按照预算期内可能的一系列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工时等)水平编制的系列预算方法。 |
业务量选择 | 某一固定的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等)水平作为唯一基础。 | (1)一般来说,可定在正常生产能力的70%~110%之间,或以历史上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为其上下限。 (2)要选用一个最能代表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业务量计量单位。例如,以手工操作为主的车间,应选用人工工时。 |
特点 | (1)适应性差;(2)可比性差。 | (1)预算范围宽;(2)可比性强。 |
适用范围 | 经营业务稳定,生产产品产销量稳定,能准确预测产品需求及产品成本的企业,也可用于编制固定费用预算。 | 适用于编制全面预算中所有与业务量有关的预算,但实务中主要用于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和利润预算,尤其是成本费用预算。 |
分类依据 | 按其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不同的分类 |
(三)定期预算法与滚动预算法
方法 | 定期预算 | 滚动预算 |
定义 | 以固定不变的会计期间作为预算期间编制预算的方法。 | 在上期预算完成情况的基础上,调整和编制下期预算,并将预算期间逐期连续向后滚动推移,使预算期间保持一定的时期跨度。 |
特点 | 优点:保证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在时期上配比,便于依据会计报告的数据与预算的比较,考核和评价预算的执行结果。 缺点:不利于前后各个期间的预算衔接,不能适应连续不断的业务活动过程的预算管理 |
优点:能够保持预算的持续性,有利于考虑未来业务活动,结合企业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使预算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加以调整和修订,与实际情况更相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缺点:编制工作量大 |
分类依据 | 按照预期的时间特征不同 |
【考点8】杠杆效应
经营杠杆 | =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业务量变动率 =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 =基期边际贡献/(基期边际贡献-固定经营成本) =(基期息税前利润+固定经营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 |
财务杠杆 | =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利润总额 =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利息) =(基期利润总额+利息)/基期利润总额 |
总杠杆 | =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 =基期边际贡献/基期利润总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