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的慢慢学。那么如何在众多考试科目中备考学习呢?以下是税务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税务师《财会》重要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学习。
【重要知识1】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是指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其变动的规律性,是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目标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核心公式如下: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概念 | 公式 | 说明 |
边际贡献 |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 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 |
单位边际贡献 |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 |
边际贡献率 |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单位边际贡献/单价 |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
变动成本率 | 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单价 |
【重要知识2】预计负债的计量规则——最佳估计数的确认
1.连续范围等概率
所需支出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且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的,最佳估计数应当按照该范围内的中间值确定,即上下限金额的平均数确定。
2.不存在连续范围
所需支出不存在一个连续范围,或者虽然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但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同。最佳估计数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的,最佳估计数按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
涉及单个项目,指或有事项涉及的项目只有一个,如一项未决诉讼、一项未决仲裁或一项债务担保。
(2)或有事项涉及多个项目的,按照各种可能结果及相关概率计算确定。
涉及多个项目,指或有事项涉及的项目不止一个,如产品质量保证,提出产品保修要求的可能有很多客户,相应地企业对这些客户负有保修义务。
【重要知识3】:财务预测——销售百分比法预测资金需要量
资金需要量作为财务预测的最重要环节,一般企业如果想进行资金需要量预测最准确的方式就是销售百分比法。
(1)概念
假设经营资产、经营负债与营业收入存在稳定的百分比关系;然后根据预计营业收入和相应的百分比预计经营资产、负债,最后确定融资需求。
(2)核心公式
外部融资需求量=增加的敏感性资产-增加的敏感性负债-增加的留存收益
外部融资需求量=
式中:A为随销售而变化的敏感性资产;B为随销售而变化的敏感性负债;S1为基期销售额;S2为预测期销售额;ΔS为销售变动额;P为预测期销售净利率;E为利润留存率;A/S1为敏感资产与销售额的关系百分比;B/S1为敏感负债与销售额的关系百分比。
外部融资需求量=增加的资产-增加的负债-增加的留存收益;
=增加的资金需要量一增加的留存收益。
其中:
(1)增加的资产=增量收入×基期敏感资产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非敏感资产的调整数;
=基期敏感资产×预计销售收入增长率+非敏感资产的调整数。
(2)增加的负债=增量收入×基期敏感负债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
=基期敏感负债×预计销售收入增长率。
(3)增加的留存收益=预计销售收入×销售净利率×利润留存率。
【重要知识4】会计—会计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1.历史成本
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2.重置成本
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
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
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重要知识5】会计——专项应付款
专项应付款是指企业取得的国家指定为资本性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如属于工程项目的资本性拨款等。
1.中央企业在收到中央财政按规定预拨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时,应当暂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
借:银行存款
贷:专项应付款
2.中央企业按要求开展化解产能相关工作后,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的计算标准等
(1)能够合理可靠地确定因完成任务所取得的专项奖补资金金额的
借:专项应付款
贷:有关损益科目
(2)不能合理可靠地确定因完成任务所取得的专项奖补资金金额的,应当经财政部核查清算后,按照清算的有关金额
借:专项应付款
贷:有关损益科目
预拨的专项奖补资金小于企业估计应享有的金额的,不足部分的差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
3.因未能完成有关任务而按规定向财政部缴回资金的,按缴回资金金额
借:专项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