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知识点
第八章 作业成本
1.作业中心设计
企业可按照受益对象、层次和重要性,将作业分为以下五类,并分别设计相应的作业中心:
(1)产量级作业,是指明确地为个别产品(或服务)实施的、使单个产品(或服务)受益的作业。该类作业的数量与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成正比例变动。包括产品加工、检验等。
(2)批别级作业,是指为一组(或一批)产品(或服务)实施的、使该批该组产品(或服务)受益的作业。该类作业的发生是由生产的批量数而不是单个产品(或服务)引起的,其数量与产品(或服务)的批量数成正比变动。包括设备调试、生产准备等。
(3)品种级作业,是指为生产和销售某种产品(或服务)实施的、使该种产品(或服务)的每个单位都受益的作业。该类作业用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或销售,但独立于实际产量或批量,其数量与品种的多少成正比例变动。包括新产品设计、现有产品质量与功能改进、生产流程监控、工艺变换需要的流程设计、产品广告等。
(4)顾客级作业,是指为服务特定客户所实施的作业。该类作业保证企业将产品(或服务)销售给个别客户,但作业本身与产品(或服务)数量独立。包括向个别客户提供的技术支持活动、咨询活动、独特包装等。
(5)设施级作业,是指为提供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基本能力而实施的作业。该类作业是开展业务的基本条件,其使所有产品(或服务)都受益,但与产量或销量无关。包括管理作业、针对企业整体的广告活动等。
2.作业动因选择与计量
作业动因需要在交易动因、持续时间动因和强度动因间进行选择。其中,交易动因,是指用执行频率或次数计量的成本动因,包括接受或发出订单数、处理收据数等;持续时间动因,是指用执行时间计量的成本动因,包括产品安装时间、检查小时等;强度动因,是指不易按照频率、次数或执行时间进行分配而需要直接衡量每次执行所需资源的成本动因,包括特别复杂产品的安装、质量检验等。
【提示】企业如果每次执行所需要的资源数量相同或接近,应选择交易动因;如果每次执行所需要的时间存在显著的不同,应选择持续时间动因;如果作业的执行比较特殊或复杂,应选择强度动因。对于选择的作业动因,企业应采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计量,以取得作业动因量的可靠数据。
3.作业成本分配
作业成本分配,是指企业将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至产品等成本对象,并结合直接追溯的资源费用,计算出各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作业成本分配一般按照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1)分配次要作业成本至主要作业,计算主要作业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企业应按照各主要作业耗用每一次要作业的作业动因量,将次要作业的总成本分配至各主要作业,并结合直接追溯至主要作业的资源费用,计算各主要作业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次要作业成本分配率=次要作业总成本/该作业动因总量
某主要作业分配的次要作业成本=该主要作业耗用的次要作业动因量×该次要作业成本分配率
主要作业总成本=直接追溯至该作业的资源费用+分配至该主要作业的次要作业成本之和
主要作业单位成本=主要作业总成本/该主要作业动因总量
(2)分配主要作业成本至成本对象,计算各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企业应按照各成本对象耗用每一主要作业的作业动因量,将主要作业成本分配至各成本对象,并结合直接追溯至成本对象的单位水平资源费用,计算各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某成本对象分配的主要作业成本=该成本对象耗用的主要作业成本动因量×主要作业单位成本
某成本对象总成本=直接追溯至该成本对象的资源费用+分配至该成本对象的主要作业成本之和
某成本对象单位成本=该成本对象总成本/该成本对象的产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