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D。解析:选项A是事件,B是事实行为,C是法律行为,D选项没有引起法律关系的变动,不是法律事实。
2.【答案】D。解析: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纯获利益的行为包括接受赠与、奖励、报酬,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3.【答案】A。解析:根据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定,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共有类型的,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共有。故A表述不正确。
4.【答案】B。解析:解析:《合同法》第94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合同有效成立之后,法律赋予一方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权利必然要有严格的限制性条件,防止其滥用,实现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因此,考生务必仔细掌握法定的解除条件,比如,在另一方当事人违约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情况下才可以行使解除权,在另一方当事人迟延履行的情况下,必须经过催告仍不履行的才可以行使解除权。
5.【答案】B。解析: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成为有限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