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B。
解析:在物价持续下降时,采用先进先出法计量发出存货,会低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
【知识点】会计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
2.【答案】D。
解析:企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选项 D,折现率是确定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予以考虑的因素。
【知识点】会计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3.【答案】C。
解析:B产品的成本=200+110=310(万元),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30×10-0.5×10=295(万元);A 原材料对应的成本=200 万元;A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30×10-110-0.5×10=185(万元);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185=15(万元)。
【知识点】会计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4.【答案】D。
解析:原材料 80%有合同部分可变现净值=360-(120+55)×80%=220(万元),A 原材料 80%有合同部分成本=400×80%=320(万元),该部分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20-220=100(万元);A 原材料20%无合同部分可变现净值=440×20%-(120+55)×20%=53(万元),A材料无合同部分成本=400×20%=80(万元),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80-53=27(万元);B产成品可变现净值=140-7.2=132.8(万元),B产成品应计提减值准备余额=200-132.8=67.2(万元),因B产成品期初已有减值准备40万元,所以本期应计提的减值准备的金额=67.2-40=27.2(万元);2×17年12月31日合计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0+27+27.2=154.2(万元)。
【知识点】会计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5.【答案】A。
解析:2×17 年12月31日剩余 B 产品成本=(200+80)×(200-150)/200=70(万元),可变现净值=(200-150)×(0.81-0.01)=40(万元),期末存货跌价准备余额=70-40=30(万元),2×17年12月31日计提前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20-20×150/200=5(万元),B产品 2×17 年应补提存货跌价准备=30-5=25(万元)。
【知识点】会计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2020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备考正在进行中,中公财经线下课程还是线上课程都在积极开展中,考生可以咨询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状态的课程,量身定做自己的备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