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B。
解析:选项B错误。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2.【答案】D。
解析:选项D错误。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下列因素可能表明存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其发生的错报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合理预期将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1)法律法规或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特定项目计量或披露的预期;(2)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关键性披露;(3)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特别关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的业务的特定方面。
3.【答案】D。
解析:某些因素可能表明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其发生的错报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合理预期将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1)法律法规或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特定项目(如关联方交易、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薪酬)计量或披露的预期;(2)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的关键性披露(如制药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成本);(3)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特别关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的业务的特定方面(如新收购的业务)。选项D符合题意。
4.【答案】D。
解析:在确定重要性基准时,不需要考虑重大错报风险,选项A错误。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通常选取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作为基准,选项B错误;重要性水平的基准是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变化的,并不是各年度中保持一致,选项C错误。
5.【答案】D。
解析:确定重要性需要运用职业判断。通常先选定一个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在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1)财务报表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2)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如为了评价财务业绩,使用者可能更关注利润、收入或净资产);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选项A)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
(4)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例如,如果被审计单位仅通过债务而非权益进行融资,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更关注资产及资产的索偿权,而非被审计单位的收益)(选项B);
(5)基准的相对波动性(选项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