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ACD。
解析: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以实现下列目的:(1)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2)提供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已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计划执行了审计工作。除上述目的外,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还可以实现下列目的:(1)有助于项目组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2)有助于负责督导的项目组成员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的规定,施行指导、监督与复核审计工作的责任;(3)便于项目组说明其执行审计工作的情况;(4)保留对未来审计工作持续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的记录;(5)便于会计师事务所按照《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会计师事务所对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其他鉴证和相关服务业务实施的质量控制》的规定,实施质量复核与检查;(6)便于监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或其他相关要求,对会计师事务所实施职业质量检查。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不是为了方便后任查阅,选项B的说法是错误。
【知识点】工作底稿的编制目的
2.【答案】ABCD。
解析: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地了解:(1)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选项B);(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选项AD);(3)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选项C)。
【知识点】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
3.【答案】CD。
解析:审计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1)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稿或财务报表的草稿(选项D);(2)反映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3)存在印刷错误或其他错误而作废的文本(选项C);(4)重复的文件记录等。
【知识点】工作底稿通常包括的内容与不包括的内容
4.【答案】CD。
解析:在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2)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3)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风险;(4)已获取的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5)识别出的例外事项的性质和范围;(6)当从已执行审计工作或获取审计证据的记录中不易确定结论或结论的基础时,记录结论或结论基础的必要性;(7)审计方法和使用的工具;选项AB均属于不影响审计工作底稿具体内涵的事项,故不作为考虑的因素。
【知识点】编制工作底稿时的考虑因素
5.【答案】BCD。
解析:审计工作底稿中每张表或记录都应有一个索引号以说明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的放置位置。
【知识点】工作底稿的索引号和编号
2020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备考已经开始,中公财经线下课程还是线上课程都在积极开展中,考生可以咨询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状态的课程,量身定做自己的备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