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不知道各位考生在备考注会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注会,中公小编针将《战略》知识点为大家做了如下整理:
第五章 公司治理
【知识点】公司治理的概念
(一)公司治理的三种定义
1.狭义的公司治理
2.广义的公司治理
3.泛广义的公司治理
狭义的 公司治理 |
定义 | 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合理地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关系。 |
特点 | 是借助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的内部治理。 | |
目标 | 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 | |
广义的 公司治理 |
定义 | 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与公正性,从而最终维护各方面的利益。 |
特点 | 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外部机制来实施共同治理, | |
目标 | 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 |
泛广义的 公司治理 |
公司治理是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为了股东、职员、顾客、供应商及提供间接融资的金融机构的利益而管理与控制公司的制度或方法,泛广义的公司治理概念在涵盖狭义与广义的公司治理内涵的同时,还包括了企业的战略决策系统、企业文化、企业高管控制制度、收益分配激励制度、财务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
(二)公司治理的概念理解
1.公司治理架构与治理机制
(1)公司治理结构主要侧重于公司的内部治理,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团队及公司员工间权责利相互监督制衡的制度体系。
(2)公司治理机制主要指除企业内部的各种监督机制外的各项市场机制对公司多维度的监督与约束。公司治理机制主要有三大类,即权益机制、市场机制和管理机制。
2.从权力制衡到科学决策
公司治理的实质就是委托代理关系下利益相关方的权、责、利配置问题。
(1)传统公司的治理理论一般只关注于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力求通过建立一种制度体系以实现权力的配置与制衡来降低代理成本、减少代理风险。
(2)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关注点在于理顺各利益相关方的权、责、利之关系,使其利益在公司实体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继而保证公司可持续的良好经营与发展。权力制衡只是方法,科学决策才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3.公司治理能力
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可被视作企业的两种重要资源,究其本源这两种资源只是公司治 理能力的载体和构成要素。公司治理能力与公司领导者的个人能力、治理工具、治理环境等要素密切相关。
公司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能力以及治理环境等因素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公司治理体系,并综合的形成了公司的治理能力系统。
以上就是中公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战略》公司治理的概念知识点,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获得中公研究院根据2019《战略》新大纲为各位考生准备的注会备考宝典|新大纲知识点手册。
注会考生必不可少的通关秘籍,点击图片即可获取↓↓↓
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备考已经开始,中公财经线下课程还是线上课程都在积极开展中,考生可以咨询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状态的课程,量身定做自己的注会备考计划。扫码进群,不仅可以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备考伙伴,还可以领取不定期的注会惊喜礼包哟!最后,中公小编也祝愿所有考生能够顺利通过2019年的注会考试!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