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不知道各位考生在备考注会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注会,中公小编针对《审计》科目为大家整理了如下知识点:
【考点4】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客观题、主观题】
1.含义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
如果适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还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个或多个金额。
2.确定方法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或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百分比
通常而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
序号 | 百分比 | 情形 |
(1) | 选择较高的百分比(接近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75%) | 连续审计项目,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少; |
(2) | 项目总体风险为低到中等; | |
(3) | 以前期间的审计经验表明内部控制运行有效。 | |
(4) | 选择较低的百分比(接近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 | 首次接受委托的审计项目; |
(5) | 连续审计项目,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 | |
(6) | 项目总体风险较高; | |
(7) | 存在或预期存在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
3.运用
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可以根据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确定需要对哪些类型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即通常选取金额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因为这些财务报表项目有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
但是,这不代表注册会计师可以对所有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这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考虑因素 | 解析 |
汇总影响 | 单个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汇总起来可能金额重大(可能远远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汇总后的潜在错报风险; |
低估风险 | 对于存在低估风险的财务报表项目,不能仅仅因为其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而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
舞弊风险 | 对于识别出存在舞弊风险的财务报表项目,不能因为其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而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
运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例如:
(1)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CPA确定的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的可接受差异额通常不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2)在运用审计抽样实施细节测试时,CPA可以将可容忍错报的金额设定为等于或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例题)【单选】
注册会计师确定的X公司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为100万元,则以( )作为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最为适当。
A.90万元
B.70万元
C.15万元
D.10万元
答案见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