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财经 中公财经

会计实操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这样扣除可以节省不少税

2019-10-08 15:03:27  

税务申报中,有这样一个环节——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合理避税的手段来达到节省税款的目的。至于怎么个合理避税法儿,跟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吧!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这样扣除可以节省不少税

最近的朋友圈被个人所得税刷屏,个税消息中,又以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最红,作为专业公众号的小编,如果不写点这方面的文章,真对不起粉丝们,但本着既蹭热点又独辟蹊径的原则,本文不专门介绍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政策,而是跟您聊聊如何进行合理避税。

先大概跟您说说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内容(表述不够细致,网上细致的文章很多,可参阅):

子女教育:每个孩子从三周岁到博士毕业,每人每月可以扣1000元,可选择在父母亲一方扣,也可各扣50%。选择后一年不得变更。

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每月可扣400元。可以扣48月。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每本证可扣3600元。一次性扣。

大病医疗:在年度汇算清缴时一次性扣,最高8万(须为医保目录内超过15000的自负部分)。可选择本人或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可选择父母一方扣除。

首套房贷利息:可选择夫妻一方扣除,每月1000元。扣除方式一年内不得变更。

房租:视不同城市每月可扣1500、1100、800。夫妻双方在同一城市工作的,只能由一方扣除。

房租、房贷只能择一扣除。

赡养老人:独生子女,每月2000元,非独生子女,每人不超过1000元内分摊。分摊方式确定后一年内不得变更。

除大病医疗必须在汇算清缴期(第二年3-6月份)内自行申报扣除外,其他五项扣除可以选择将信息提交给工资薪金的扣缴义务人(单位),也可以选择自行在第二年汇算清缴期内自行申报扣除。

两种扣除方式如何选择,其实是有讲究的,选择由工资薪金的扣缴义务人扣除,好处是可以第一时间享受扣除,但必须将个人信息提交给自己的单位,对个别重视自己隐私保护的员工来说,不一定愿意选择。最关键的是,选择由单位预扣缴时扣除,个人的税收利益并不一定能够最大化,相反,选择第二年汇算清缴时扣除,反而有筹划的空间。且听我说。

可以看出,除了继续教育的扣除项目外,其他五个项目其实都给了纳税人选择的权力,多数项目是夫妻之间由谁扣除可以选择,而赡养老人则是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选择。

如果选择由发工资的单位扣除,那么我们就要事先将选择做好,哪个项目由丈夫扣,哪个项目由妻子扣,多个兄弟姐妹赡养父母的,需要确定每个儿女具体的分摊金额,上述选择一旦确定,一年内不允许变更。由于累进税率的影响,收入高的适用税率高,所以选择在收入高的一方进行扣除是有利的,但如果我们年初无法确定夫妻哪一方(兄弟姐妹同理)收入高,那么我们做选择时就会有一定的盲目性,从而影响我们的选择结果,可能最后的结果是低收入的一方承担了扣除。

而如果选择在汇算清缴期内扣除,由于清缴期在第二年的3-6月,上年度的收入都已经确定,选择由谁扣除一目了然,因此可以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举例如下:

张某夫妻在北京工作,租房居住(房租5000元),有两个孩子读小学,女方父母亡故,丈夫有兄弟姐妹5人,共同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

假设2019年初张某与妻子及自己的兄弟姐妹约定,两个孩子的教育费用、房租费用由张某的妻子向单位提交信息,每月3500元在妻子单位预扣预缴时扣除,且张某不分摊赡养父母的费用。

当年张某夫妻收入情况如下:张某妻子6万元,根本没有纳税义务,所有的扣除金额全部浪费。张某的收入27万,养老金等专项扣除1万,可扣除固定费用6万,应纳税所得额20万,适用税率20%,速算扣除数16920,应纳税:20万*20%-16920=23080

假设夫妻双方没有要求单位扣除,夫妻两人均到2020年3月汇算清缴期进行申报,由于张某妻子已经知道自己无需纳税,当然不会选择将有关费用在自己这一方扣除。张某也可以和兄弟姐妹们商量分摊每月1000元的赡养扣除。这样张某可以扣除4500*12=54000,应纳税额200000-54000=146000,应纳税额146000*20%-16920=12280。两个方案比较张某夫妻可以少缴税23080-12280=10800。一万多块钱对于家庭年收入20几万的张某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哦。

另外,要说明的是,赡养老人与扣除赡养老人的费用,是两回事,每个人都应该赡养老人,但可以出于照顾兄弟姐妹税收利益的考虑放弃分摊扣除额。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税务申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这样扣除可以节省不少税的相关内容分享了,想要获取更多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相关内容,可关注中公会计考试网“会计实操培训” ,小编将为大家持续更新。

原文链接:http://shuo.news.esnai.com/article/201812/184282.shtml

[免责声明]相关信息来自于中国会计视野,版权归原作者税海无涯苦作舟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来源: 中国会计视野 税海无涯苦作舟

上一篇 公司转增股本,股东个人所得税分析(下)
下一篇 三方协议如何缴纳印花税?
联系我们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会计实操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 进群与大家共同探讨实操难题,学习路上不孤单

会计实操
课程/班次快速咨询通道

 
关闭弹框
提交成功!
近期我们会联系您,请注意接听
微信扫码
会计实操学习交流群
二维码
进群即可领备考资料包并通知考试时间
 

推荐活动

查看更多
换一批
电话 咨询 课程 APP
 
 

选择分校

全国 北京 广东 山东 江苏 上海 浙江 河南 四川 山西 河北 湖北 安徽 湖南 福建 陕西 辽宁 重庆 云南 江西 广西 天津 吉林 内蒙古 黑龙江 海南 贵州 青海 甘肃 新疆 宁夏 西藏
 

选择项目

国内财经证书domestic

初级会计职称 税务师 初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

国际财经证书international

CMA

金融相关证书finance

证券从业 基金从业 期货从业 银行从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