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在国外也叫法人所得税或公司所得税,计税依据是以利润为基础的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对法人所得税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索是纳税人、税基、税率和税收优惠。我们可以从前述几个税制要素分析各国征收所得税的一般做法
(一)納税义务人
各国对纳税义务人的规定大致是相同的,只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等法人企业和其他组织征收公司所得税。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则不以企业名义缴纳所得税,而是由自然人业主将其从合伙企业分得的利润连同来自其他方面的所得一起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其法人投资者则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税基
各国企业所得税都是以利润即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其中利润包括生产经营利润和资本利得。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的基本点和关键点在于如何扣除赚取利润的成本,特别是对折旧和损失的处理方式等。因此,各国企业所得税在确定税基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资产的折旧方法及损失处理的不同上。
(三)税率
各国企业所得税的税率结构分为两类:一是比例税率,如法国、澳大利亚、波兰新西兰、新加坡等国;二是累进税率,实行累进税率的国家虽然在级距、税率档次的设计上不相一致,但绝大多数国家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如瑞士联邦所得税、美国所得税。这类税率对小型企业比较公平,对大型企业发挥税收调节作用,但不足之处是计算比较麻烦。
(四)税收优惠
各国普遍注重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应用,不仅采用直接的减免税,更注意应用间接的优惠政策。主要方法有:①税收抵免:主要有投资抵免和国外税收抵免两种形式。②税收豁免:分为豁免期和豁免税收项目。③加速折旧。另外,各国所得税优惠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淡化区域优惠,突出行业优惠和产业优惠。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基本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一免税收入一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除特殊规定外,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即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人和费用。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并且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因此,《企业所得税法》对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作了明确规定,主要内容包括收入总额、扣除范围和标准、资产的税务处理、亏损弥补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2019年税务师考试备考已开启,如果独自学习有困难的话,可以选择中公的面授或者网校,我们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为大家的税务师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可以让考生在短期内更加理解教材内容,从而提高备考的效率。2019年税务师全新课程全新上线,考点考情全掌握,助你加速成为税务师!更多资料,可进QQ交流群或关注税务师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