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1)选项A:单纯的申请行政复议,不会直接导致行政行为丧失拘束力。但如果复议机关作出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决定,那么该行政行为将丧失拘束力;(2)选项B:具体行政行为在被撤销前仍确定、有效,其效力从行为被废止之日起丧失;(3)选项D:无效行政行为自始无效,而可撤销的行政行为只有在被撤销后才失去效力。
2.【答案】C。解析:1)选项C: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但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2)选项AB:属于可以依法撤销行政许可的情形;行政机关应当纠正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是惩罚行政相对人。(4)选项D:应当注销行政许可。
3.【答案】A。解析:选项A:公安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应当在24小时内转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并书面告知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
4.【答案】B。解析:选项A:对于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情况,行政机关“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选项B:行政机关决定实施查封、扣押的,应当依照“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一般程序”(第1步就是在实施前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进行,制作并当场交付查封、扣押决定书和清单;情况紧急,需要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24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选项C: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选项D: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如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证》)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
5.【答案】A。解析:选项A: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但是明显不当或者适用依据错误的,行政复议机关可以决定变更;选项B:法律、法规未规定行政复议为提起行政诉讼必经程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后,又经复议机关同意撤回复议申请,在法定起诉期限内对原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故本题中,即使撤回复议申请,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选项C: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行政复议机关不得拒绝;法律未禁止申请人将该项权利委托代理人行使;选项D:国务院裁决是终局裁决,不得再申请复议,也不得再提起诉讼。